点此搜书

曾康霖学术思想考
  • 作 者:刘方健,杨继瑞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50426528
  • 标注页数:376 页
  • PDF页数:41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18 ≥37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经济与金融研究理念的更新和推进 1

第一节 尊重经典,梳理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 1

第二节 联系实际,着力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7

第三节 紧跟前沿,密切关注不同时期经济学研究的主流及其影响 17

第四节 树立学术理念:坚持指导思想,理顺逻辑思维,讲求研究方法 22

第五节 经济与金融研究的领域扩展与思维方式选择 35

第二章 公共品研究要有新视角,传统金融理论模式需要再认识 48

第一节 经典作家研究这一问题的视角 48

第二节 对公共品与对公共事物的共同需求的进一步认知 52

第三节 公共品的一部分必须由政府供给 55

第四节 公共品既能由政府提供,也能由私人提供 59

第五节 由政府提供公共品,其消费也有配给 61

第六节 公共品的供给与消费的差别性 63

第七节 传统金融理论模式需要再认识 65

第三章 人民币性质及中国货币需求与供给的考察 71

第一节 人民币是什么 71

第二节 要注重考察宏观货币需求 79

第三节 中国货币供给的特殊性 84

第四章 重新认知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理论和实践 90

第一节 要把货币过多与通货膨胀区别开来 90

第二节 以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作为度量通货膨胀的指标需要修正 97

第三节 不能认为通货膨胀纯粹是货币现象 102

第四节 存在无经济增长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的通货膨胀 108

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效应和治理 113

第六节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21

第五章 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的理论探索 127

第一节 考察虚拟经济的时代背景 127

第二节 正本清源虚拟资本 130

第三节 对虚拟经济进行系统的理论考察 141

第四节 关注当代虚拟经济的发展 146

第五节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分离使虚拟经济呈现独立性 151

第六章 评析金融风险、金融危机及金融安全 162

第一节 界定金融风险、金融危机及金融安全概念的内涵 163

第二节 确立多层次、跨学科的金融风险研究思路 165

第三节 深入揭示金融危机的爆发根源 169

第四节 从多角度反思金融危机及分析应对危机架构建设 172

第五节 拓展对国家金融安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177

第六节 管控金融危机要审视金融制度及世界金融格局的变化 182

第七章 致力于金融领域的法治研究 189

第一节 金融研究必须与法学结合 189

第二节 要注重认知法律风险 192

第三节 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破产制度 199

第四节 有了法律,不等于法治 207

第八章 探讨金融宏观调控与财政货币政策实施及协调配合 211

第一节 财政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分析框架 213

第二节 怎样看待货币政策的松与紧 217

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力的区域差异 220

第四节 财政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配合 225

第五节 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的再思考 238

第六节 学术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242

第九章 农村金融改革与制度建设构想 245

第一节 我国农村需要重塑合作金融 245

第二节 农村金融制度安排必须审时度势 254

第三节 农村金融模式选择,必须关注资金供求变化 259

第四节 农村金融制度安排,要建设县域金融 263

第五节 鼓励民间资本有条件地进入金融领域 268

第十章 提出“扶贫性金融”的理论及制度安排 275

第一节 提出“扶贫性金融”的社会背景 275

第二节 扶贫性金融的理论认识 282

第三节 扶贫性金融不等同于普惠金融 285

第四节 扶贫性金融的制度安排与运作模式 290

第五节 提出扶贫性金融的价值及其影响 297

第十一章 金融业改革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303

第一节 要改变我国存在的“大财政、小银行”局面 303

第一节 金融业发展的资源在于信用 306

第二节 金融业发展的要素不仅应有经济基础,更需要上层建筑——兼评地区金融业的发展 313

第三节 金融业的生存和发展要考察制度文化背景 324

第四节 民营银行生存空间和生命力 333

第五节 我国金融改革的绩效不要低估,也不能高估 339

第十二章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主张 352

第一节 高屋建瓴:探索金融学科建设的总体思路与基本定位 352

第二节 以史为鉴:重视思想学说史在金融学科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 355

第三节 特色鲜明:集合群智推进金融学科发展中的教材建设 356

第四节 别具一格:以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推动金融学科建设 358

第五节 与时俱进:以学术研究带动金融学科的进步 361

第六节 推陈出新:以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推动金融学科发展 364

第七节 继往开来:中国金融学科建设可以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366

致谢 371

声明 373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