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赵红玲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32624539
- 标注页数:214 页
- PDF页数:234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34 ≥21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序论 1
第一节 六朝拟诗的概念界定 1
第二节 六朝拟诗的特征 8
一、诗歌标题的特殊性 8
二、有意的摹拟迹象 9
三、复古倾向 12
四、为文而造情 14
第三节 六朝拟诗的分类 16
一、拟乐府和拟文人徒诗 16
二、同旨摹拟、反意摹拟、创意摹拟 21
三、仿拟、揣拟、代拟 23
第二章 六朝拟诗源起 26
第一节 六朝拟诗溯源 26
一、先汉诗歌中的摹拟因子 26
二、汉代诗赋摹拟经验的积累和拟诗的出现 33
第二节 拟诗发生的社会文化环境 36
一、道家文艺观的复归与主情主采文艺思潮的出现 37
二、诗歌功能的泛化和世俗化 45
第三节 拟诗发生的诗歌内部条件 51
一、乐府体性决定的摹拟发展方式 51
二、文人徒诗中范型诗体的确立 54
第四节 拟诗的发生机制 59
一、在学习仿作、审美品藻及校才风气中产生的拟诗 59
二、从鲍照拟曹植《白马篇》看拟诗的发生 63
第三章 拟诗的形态发展及其相关问题 67
第一节 拟诗的形态发展 67
一、借拟古以咏怀的兴寄式拟诗 67
二、追求对应的临帖摹拟 71
三、创意而拟 不拘一格 78
第二节 拟诗与咏怀诗及咏史诗的形态交叉 83
一、特殊创作环境下产生的咏怀类拟诗 83
二、拟诗、咏怀诗、咏史诗的形态交叉 93
第三节 拟诗形态衍化:赋题咏物诗 99
第四章 六朝拟诗的创作动机及审美心理分析 105
第一节 陆机拟古诗的呈才动机与拟诗的审美新变 105
一、陆机拟诗文本及呈才动机分析 105
二、新变之迹:由率意抒情到绮靡写情 112
第二节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并序》创作动机新考 118
一、关于曹植诗的问题 118
二、对曹植地位评价的理解之同情 120
三、拟诗对建安五言游宴体的凸显性批评 127
第三节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摹拟动机及诗歌思想述评 131
一、拟多家诗人诗体而自成品藻 131
二、江淹拟作与文学观念的变化 136
第四节 庾信《拟咏怀诗二十七首》拟作动机考论 138
一、两组咏怀诗的异同质素分析 139
二、庾信拟作“无题化”倾向成因考 147
三、摹拟阮诗风格的形式意味及内容表达 151
四、一点说明 157
第五章 六朝拟诗的诗学价值 159
第一节 拟诗——一种间接的诗歌批评 159
第二节 陆机《拟古诗》与“缘情”诗论之关系 163
一、“缘情”诗论的产生及其新特质 163
二、陆机的《拟古诗》中的洛阳心理折射 166
三、《文赋》、《拟古诗》、“缘情”诗论的关系梳理 172
第三节 江淹拟诗《杂体诗三十首》的诗学价值 176
一、江淹拟诗对钟嵘品诗和萧统选诗的影响 177
二、在陶诗批评中看江淹拟诗对钟嵘和萧统的影响 181
第六章 六朝拟诗的地位及影响 188
第一节 六朝拟诗的地位及影响总说 188
第二节 六朝拟诗与六朝诗歌审美理想的确立 190
第三节 六朝拟诗的文化统摄:在边塞诗歌的生成中看六朝拟诗的影响 198
第四节 六朝拟诗对诗歌生命意识和宇宙意识的范型化意义 203
主要参考书目 208
跋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