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刘涵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02153202
- 标注页数:201 页
- PDF页数:213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13 ≥20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1章 导论 1
1.1 当前宏观税负中存在的困惑 2
1.2 财政分权不彻底性对税收的影响 4
1.3 本书结构 7
第2章 文献综述 9
2.1 财政分权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10
2.1.1 财政分权理论的提出 10
2.1.2 公共选择理论对传统财政分权理论的批评 13
2.1.3 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的主要内容 14
2.1.4 信息经济学与制度经济学对财政分权理论的发展 16
2.1.5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财政分权理论综述 17
2.2 财政分权经验研究文献回顾 20
2.2.1 衡量分权程度的指标评价 21
2.2.2 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26
2.3 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综述 32
2.3.1 西方税负理论回顾 32
2.3.2 我国宏观税负的统计口径问题 35
2.3.3 有关宏观税负的经验研究 36
2.3.4 有关税种结构和区域税负的经验研究 40
第3章 中国财政分权的历史演变及税制变革 42
3.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第一次财政分权(1958-1960) 42
3.1.1 传统财政体制产生的制度背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制度环境 42
3.1.2 传统计划体制下的第一次财政分权 44
3.1.3 第一次财政分权产生的不良后果 47
3.2 计划体制下的第二次财政分权(1969-1978) 48
3.2.1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第二次财政分权 48
3.2.2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分权的评价 50
3.3 过渡时期的第三次财政分权(1978-1993) 51
3.3.1 过渡时期的第三次财政分权 51
3.3.2 过渡时期第三次财政分权的评价 55
3.4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第四次分权体制改革:1994年分税制改革 57
3.4.1 分税制改革的相关背景 57
3.4.2 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59
3.4.3 分税制改革的积极影响 61
3.4.4 1994年财政分权的制度缺陷 64
第4章 财政分权条件下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 67
4.1 相关理论模型综述 67
4.2 巴罗(Barro)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73
4.3 财政分权条件下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 75
4.3.1 模型假定 76
4.3.2 生产函数的设定 77
4.3.3 消费者行为 78
4.3.4 厂商行为 84
第5章 宏观税负估算与财政分权测定 89
5.1 我国预算外收入规模分析与制度外收入估算 89
5.1.1 预算内收入与预算外收入的规模分析 89
5.1.2 制度外收入的剖析与估算 98
5.2 全国及不同地区转移支付现状及比较 110
5.2.1 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对财政分权的影响 111
5.2.2 我国转移支付概况 114
5.3 我国宏观税负的口径衡量与评价 120
5.3.1 不同口径的宏观税负划分标准 120
5.3.2 不同口径宏观税负的测算 123
5.4 财政分权变量的设定 126
5.4.1 财政分权的指标选取 126
5.4.2 财政分权变量(Dc)的测定 132
第6章 财政分权条件下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137
6.1 我国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多角度考察 138
6.1.1 税收收入规模与经济增长的统计描述 138
6.1.2 税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统计描述 147
6.1.3 区域税负的统计描述 153
6.2 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分析 155
6.3 税种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分析 166
6.4 地方税负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分析 176
参考文献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