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思维科学知识读本pdf电子书下载 > 哲学宗教
思维科学知识读本
  • 作 者:马林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3541346
  • 标注页数:298 页
  • PDF页数:310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10 ≥29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思维科学导论 1

第一节 思维概念的定义 1

第二节 思维科学的地位 7

第三节 思维科学发展史 11

第四节 思维空间的范围 13

第五节 思维主体的结构 17

第六节 思维客体的结构 20

第七节 思维活动的结构 25

第二章 神经系统 31

第一节 神经结构及作用 31

第二节 感觉神经系统 34

第三节 上传神经系统 36

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 38

第五节 下传神经系统 43

第六节 效应神经系统 43

第七节 其他神经系统 44

第三章 大脑功能 47

第一节 动力启动功能 47

第二节 信息接收功能 49

第三节 信息存储功能 51

第四节 信息处理功能 52

第五节 智能控制功能 54

第六节 效应输出功能 57

第七节 自我维护功能 60

第四章 思维机制 62

第一节 神经的信息机制 62

第二节 条件反射机制 67

第三节 记忆学习的机制 68

第四节 场物质传递机制 71

第五节 精神场发射机制 73

第六节 意识行为活动机制 74

第五章 思维过程 79

第一节 思维过程的起点与终点 79

第二节 脑的进化与发展过程 82

第三节 动物思维的发展过程 85

第四节 原始人的思维发展过程 88

第五节 概念思维的产生过程 92

第六节 个体思维的成长过程 96

第七节 思维活动的状态过程 101

第八节 认识活动的思维过程 106

第九节 实践活动的思维过程 108

第六章 思维规律 111

第一节 大脑记忆存储规律 111

第二节 思维交流互补规律 112

第三节 思维感应认同规律 114

第四节 思维同化顺应规律 115

第五节 思维承续接力规律 116

第六节 选择与建构重组规律 118

第七节 显潜意识融通规律 120

第八节 无序有序协同规律 121

第九节 逻辑非逻辑互补规律 123

第十节 思维作功量次规律 124

第十一节 直觉思维规律 125

第十二节 形象思维规律 127

第十三节 抽象思维规律 130

第七章 思维形式 132

第一节 思维形式与内容 132

第二节 形象思维形式 134

第三节 动象思维形式 137

第四节 觉象思维形式 139

第五节 表象思维形式 142

第六节 抽象思维形式 146

第七节 意象思维形式 148

第八节 心象思维形式 152

第九节 念象思维形式 154

第十节 梦象思维形式 155

第十一节 思维形式的演变 157

第八章 思维模式 161

第一节 思维模式概述 161

第二节 思维模式的元素 163

第三节 思维的基本模式 166

第四节 判断型思维模式 168

第五节 表述型思维模式 169

第六节 存储型思维模式 170

第七节 决策型思维模式 171

第八节 行为型思维模式 173

第九节 专业型思维模式 175

第十节 科学型思维模式 176

第十一节 技术型思维模式 177

第十二节 政治型思维模式 178

第十三节 经济型思维模式 180

第十四节 军事型思维模式 181

第十五节 外交型思维模式 182

第十六节 艺术型思维模式 184

第十七节 审美型思维模式 186

第九章 思维方式 188

第一节 思维方式概述 188

第二节 模糊思维与精确思维 192

第三节 定量思维与定性思维 193

第四节 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 194

第五节 点的思维与线的思维 196

第六节 平面思维与层次思维 198

第七节 立体思维与系统思维 199

第八节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203

第九节 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 205

第十节 再现思维与创造思维 207

第十一节 经验思维与理论思维 209

第十二节 具体思维与辩证思维 210

第十三节 微观思维与宏观思维 212

第十四节 前馈思维与后馈思维 214

第十章 思维方法 216

第一节 思维方法概述 216

第二节 记忆性思维方法 218

第三节 基础性思维方法 222

第四节 综合性思维方法 224

第五节 抽象性思维方法 228

第六节 创造性思维方法 237

第七节 科技性思维方法 243

第八节 社会性思维方法 247

第九节 艺术性思维方法 251

第十一章 思维品质 258

第一节 思维品质概述 258

第二节 思维的记忆性 259

第三节 思维的广阔性 260

第四节 思维的深刻性 262

第五节 思维的敏捷性 263

第六节 思维的系统性 265

第七节 思维的灵活性 266

第八节 思维的精密性 267

第九节 思维的预见性 269

第十节 思维的统摄性 270

第十一节 思维的创造性 271

第十二章 素质与能力训练 274

第一节 素质与能力概述 274

第二节 训练建构思维能力 276

第三节 保养维护生理能力 278

第四节 锻炼增强身体能力 281

第五节 磨练沉积心理能力 282

第六节 修养升华思想能力 286

第七节 学习提高认识能力 288

第八节 操作造就实践能力 291

第九节 全面优化综合能力 293

参考书目 296

后记 297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