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张永帅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20300568
- 标注页数:250 页
- PDF页数:264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64 ≥25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论 1
一 选题缘由 1
二 时间断限 3
三 学术史回顾 3
四 空间的视角 14
五 主要资料 16
第一章 从传统贸易到口岸贸易 19
第一节 蒙自开埠前的云南对外贸易(1644—1889年) 20
一 蒙自开埠前云南对外贸易的空间格局 20
二 蒙自开埠前云南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及其商品构成 25
三 蒙自开埠前全国对外贸易格局中的云南 29
第二节 近代云南的口岸与海关(1889—1937年) 31
一 近代云南口岸的渐次开放 32
二 近代云南的海关体系与贸易统计 40
第三节 蒙自开埠后的云南对外贸易(1889—1937年) 43
一 开埠与云南外贸地理格局的变化 43
二 开埠后云南对外贸易的进步 46
三 开埠后云南对外贸易发展的局限 50
第四节 小结 55
第二章 近代云南三关的腹地演变和外部市场网络 57
第一节 近代云南口岸—腹地格局的演变 57
一 “腹地”的内涵 57
二 开埠初期蒙自的腹地(1889—1897年) 59
三 思茅开埠后蒙自腹地的变化和思茅的腹地(1897—1902年) 63
四 腾越开埠后蒙自、思茅腹地的变化和腾越的腹地(1902—1910年) 72
五 云南口岸—腹地格局的确立(1910年至20世纪30年代) 75
第二节 近代云南口岸的外部市场网络 80
一 香港贸易网络和仰光贸易网络 80
二 香港、仰光贸易网络与近代云南口岸 88
第三节 小结 92
第三章 外部市场、内部区域与近代云南三关贸易地位的形成 95
第一节 近代云南三关各占全省口岸贸易量比重的变化 95
一 各关进口分别占全省进口贸易比重的变迁 95
二 各关出口分别占全省出口贸易比重的变化 99
三 各关在全省进出口贸易中比重变化的总趋势 101
第二节 外部市场、内部区域与近代云南三关的贸易地位 102
一 外部市场依赖路径与近代云南三关的贸易地位 103
二 内部区域特征与近代云南三关的贸易地位 109
第三节 小结 124
第四章 外部市场、内部区域与近代云南口岸贸易的变动趋势 126
第一节 雨水、瘴疠:腹地自然生态与近代云南口岸贸易的季节性波动 126
一 从运货骡马数量的变化看口岸贸易的季节波动 127
二 雨水与口岸贸易的季节性波动 129
三 瘴疠与口岸贸易的季节性波动 133
第二节 外部市场、内部区域与近代云南口岸贸易的年际变动趋势 135
一 资料、方法和概念 135
二 总体印象:云南全省口岸贸易的年际变动趋势 138
三 分关描述:蒙自、思茅、腾越三关的年际贸易增长趋势及其差异 140
四 外部市场与内部区域:近代云南口岸贸易变动趋势形成的空间机制 153
第三节 小结 160
第五章 外部市场、内部区域与近代云南口岸贸易的商品结构 162
第一节 近代云南口岸贸易的商品结构 162
一 蒙自 162
二 思茅 164
三 腾越 168
第二节 腹地供需结构与近代云南口岸进出口商品的构成特征 171
一 腹地供需对口岸进出口商品构成的影响 171
二 腹地需求与口岸进口商品结构的形成 173
三 腹地产出与口岸出口商品结构的形成 180
第三节 外部市场网络与近代云南口岸进出口商品的构成特征 182
一 外部市场网络与近代云南口岸进口贸易 182
二 外部市场网络与近代云南口岸出口贸易 187
第四节 小结 198
结语 200
一 主要结论 200
二 讨论与反思 202
三 从历史到现实 207
主要参考文献 225
后记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