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张祥浩著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305019585
- 标注页数:289 页
- PDF页数:296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96 ≥28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古代道德修养论的历史发展 1
一、殷周:古代道德修养论的萌芽 2
二、春秋战国:儒墨道法道德修养论各成体系 4
三、两汉:儒家道德修养论的官方化及其对诸子的综摄 10
四、魏晋:儒家道德修养论的衰落和玄佛道修养思想的泛滥 13
五、唐宋元明:儒家道德修养论的精致化和系统化 18
六、明中期至清:市民道德修养意识的抬头 22
第二章 古代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 26
一、人性善 26
二、人性恶 29
三、性善情恶 32
四、性无善无恶 35
五、性有善有恶 37
六、性三品 39
七、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 42
八、人性自由 45
第三章 古代道德修养的境界 49
一、中庸 49
二、至善 53
三、慎独 55
四、内方外圆 58
五、纯乎天理 61
六、自然无为 63
七、逍遥自得 66
第四章 古代道德修养的理想人格 69
一、圣人 69
二、君子 74
三、儒者 77
四、英雄 80
五、大丈夫 82
六、真人 85
第五章 古代道德修养的核心内容 88
一、义利之辨 88
(一)出利入义 89
(二)崇义养利 92
二、理欲之辨 94
(一)存天理去人欲 95
(二)以理导欲 98
三、公私之辨 101
(一)废私立公 102
(二)任私无公 104
四、名教与自然之辨 107
(一)名教出于自然 108
(二)越名教而任自然 110
(三)名教即自然 112
第六章 古代的社会道德修养 114
一、仁的修养 114
二、义的修养 118
三、礼的修养 122
四、智的修养 125
五、信的修养 128
六、忠的修养 131
七、恕的修养 133
八、勇的修养 136
九、和的修养 138
十、兼爱的修养 142
第七章 古代的个人道德修养 145
一、尚志 145
二、自强 149
三、立节 152
四、养气 155
五、守廉 157
六、持谦 160
七、知耻 163
八、崇俭 166
九、改过 168
十、忍辱 171
十一、重直 174
十二、修容 177
第八章 古代的职位道德修养 180
一、君德修养 180
二、臣德修养 184
三、士德修养 187
四、师德修养 191
第九章 古代的家庭道德修养 195
一、父慈子孝 196
二、兄友弟悌 200
三、夫义妇顺 203
四、姑慈妇听 206
第十章 古代的宗教道德修养 210
一、佛教的修行 210
二、道教的修炼 214
三、基督教的修习 218
四、伊斯兰教的功修 221
第十一章 古代道德修养的方法(上) 226
一、学以成性 226
二、存心养性 229
三、习以成性 232
四、友贤成德 235
五、责己成善 238
六、格物致知 241
七、正心诚意 243
八、居敬穷理 246
九、变化气质 248
第十二章 古代道德修养的方法(下) 251
一、内外相成 251
二、积善成德 253
三、顿悟成德 256
四、主静慎动 258
五、主动息静 260
六、慎言躬行 262
七、知先行后 265
八、知行合一 267
九、自然无为 269
十、心斋坐忘 271
第十三章 古代道德修养的历史评价 274
一、古代道德修养论的特点 274
二、古代道德修养论的历史作用 282
三、古代道德修养论的借鉴意义 285
后记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