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马寅生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116039848
- 标注页数:119 页
- PDF页数:129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29 ≥11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燕山东段一下辽河地区地球物理场及岩石圈结构特征 1
第一节 地球物理场特征 2
一、磁场特征 2
二、重力场特征 3
三、地温场特征 4
第二节 岩石圈结构特征 4
一、地震测深 4
二、天然地震层析成像 5
三、莫霍面特征 6
四、壳-幔电性结构特征 7
第二章 燕山东段一下辽河地区前中生代地质构造背景 8
第一节 太古宙—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阶段 8
一、结晶基底的地层系统 8
二、结晶基底的构造演化 10
第二节 中新元古代—古生代坳拉槽—克拉通盖层发育阶段 11
一、中、新元古代坳拉槽演化阶段 11
二、古生代克拉通盖层发育阶段 12
第三章 燕山东段一下辽河地区中生代地质构造特征 15
第一节 中生代地层系统 15
一、三叠系 15
二、侏罗系 16
三、白垩系 17
第二节 中生代盆地特征 17
一、早、中三叠世盆地 19
二、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盆地 20
三、中侏罗世—晚侏罗世盆地 21
四、白垩纪盆地 22
第三节 中生代岩浆活动 23
一、火山活动 23
二、岩浆侵入 23
第四节 中生代构造变形 24
一、不整合界面与构造层 24
二、中生代断裂 24
第四章 燕山东段一下辽河盆地新生代构造特征 28
第一节 新生代地层系统 28
一、第三系 28
二、第四系 30
第二节 新生代盆地特征 30
一、下辽河盆地新生代沉积特征 30
二、下辽河盆地沉积中心的迁移 32
三、下辽河盆地断陷期沉积作用与断裂活动 34
第三节 新生代断裂特征与演化 38
一、下辽河盆地新生代断裂特征 38
二、下辽河盆地新生代断裂活动的分期、演化 42
三、郯庐断裂在下辽河盆地的展布及活动特征 48
四、燕山东段的新生代断裂活动 49
第五章 燕山东段一下辽河盆地中新生代盆岭构造演化 53
第一节 中新生代伸展构造 53
一、伸展构造特征和类型 53
二、变质核杂岩 54
三、中生代盆岭构造 61
四、新生代裂谷盆地与盆岭构造 67
五、新生代玄武岩喷发 68
第二节 中新生代挤压作用和构造反转 71
一、反转构造综述 71
二、中生代挤压作用和构造反转 74
三、新生代挤压作用和构造反转 75
第三节 中新生代盆岭构造演化 79
一、中生代盆岭构造演化 79
二、新生代盆岭构造演化 83
第六章 燕山东段一下辽河盆地中新生代应力场演化 86
第一节 现今地应力测量 86
一、震源机制解法应力测量 86
二、原地应力测量 90
三、钻井崩落法地应力测量 90
四、声发射法现今地应力值测量 93
五、水压致裂法现今地应力值测量 94
第二节 历史地应力测量 96
一、声发射法古地应力大小测量 96
二、古地应力方向的确定 99
第三节 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的光弹实验模拟 102
一、光弹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102
二、阜新盆地构造演化应力场光弹实验模拟 104
三、下辽河盆地现今构造应力场光弹实验模拟 108
第四节 中新生代应力场演化 110
一、中新生代应力场演化 110
二、中新生代盆岭构造及应力场演化的动力学机制探讨 111
参考文献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