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
  • 作 者:石敏俊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030255105
  • 标注页数:203 页
  • PDF页数:21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17 ≥20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与绿色国民储蓄核算 1

第一节 引言 2

第二节 核算方法及说明 4

一、绿色国民储蓄的理论框架及政策含义 4

二、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退化损失的核算方法 5

第三节 资源消耗、生态退化、环境污染损失核算结果 7

一、资源消耗损失 7

二、生态退化损失 9

三、环境污染损失 10

第四节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及其空间格局 12

一、资源环境成本 12

二、剔除矿产资源产品流动影响后的资源损耗成本变化 13

三、资源环境成本的空间分布格局 15

第五节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8

一、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较大 18

二、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19

三、从资源环境成本看相关产业的环境投入产出效应 19

四、资源环境成本与经济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 20

第六节 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区域差异 24

一、绿色国民储蓄和绿色国民储蓄率 24

二、绿色国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 27

三、绿色国民储蓄率为负值的省份,经济发展呈不可持续 28

四、东西部之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大于实际的经济差异 29

五、扣除资源流动影响后绿色国民储蓄率的空间分布 29

第七节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与绿色国民储蓄核算的政策含义 32

一、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国民核算体系 32

二、资源富集省份是推行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点地区 33

三、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增强西部省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3

四、建立资源补偿机制,加大对资源富集区的支持力度 34

本章小结 35

参考文献 36

第二章 环境经济核算与绿色国民储蓄:理论与方法 39

第一节 环境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40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40

二、环境价值计量理论 49

三、马克思的资源价格理论 58

四、现代西方的主要资源价格理论 59

五、边际机会成本定价理论 60

第二节 环境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 63

一、直接市场价格法 63

二、替代性市场法 65

三、意愿调查评估法 68

四、费用支出法 71

五、评估方法的比较 71

第三节 绿色国民储蓄理论框架 73

第四节 环境经济核算研究进展 76

一、国外环境经济核算研究进展 76

二、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的研究进展 79

本章小结 83

参考文献 84

第三章 资源消耗损失的货币化评价 90

第一节 引言 91

第二节 矿产资源消耗损失核算 92

一、矿产资源消耗损失的核算方法与数据来源 92

二、矿产资源损失核算结果 95

第三节 矿产资源消耗损失对净储蓄的贡献度分析 98

一、基于矿产资源消耗损失的绿色国民储蓄 98

二、矿产资源消耗损失对净储蓄的贡献 100

三、矿产资源区际流动 101

第四节 耕地资源损失核算 103

一、耕地资源价格核算方法 103

二、耕地单位价值核算结果 106

本章小结 109

参考文献 111

第四章 环境污染损失的货币化评价 113

第一节 引言 114

第二节 大气污染损失核算 115

一、大气污染损失核算方法 115

二、大气污染损失核算结果 123

第三节 水污染损失核算 131

一、水污染的核算范围与研究方法 131

二、水污染损失核算结果分析 137

三、水污染损失与主要污染行业的关系分析 145

第四节 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污染损失核算结果 147

本章小结 149

参考文献 149

第五章 生态退化损失的货币化评价 153

第一节 引言 154

第二节 生态退化损失核算方法与数据来源 155

一、水土流失损失价值核算方法 155

二、沙漠化损失价值核算方法 158

三、数据来源与说明 162

第三节 中国生态退化损失核算结果 163

一、水土流失损失核算结果 163

二、沙漠化损失核算结果 167

三、生态退化损失核算结果 169

四、生态退化损失的空间分布 170

第四节 生态退化损失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分析 172

一、生态退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空间差异大 172

二、生态退化损失与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172

三、生态退化对下游或下风向地区环境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173

四、生态退化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174

第五节 我国生态退化治理投入产出效益分析 175

本章小结 176

参考文献 177

第六章 绿色国民储蓄的空间分异 180

第一节 引言 181

第二节 绿色国民储蓄的理论框架及政策含义 183

第三节 中国绿色国民储蓄及其可持续发展 184

一、中国的绿色国民储蓄 184

二、绿色国民储蓄的空间差异 186

三、青海、贵州和山西等省份经济发展呈现不可持续性 188

四、东西部之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大于实际的经济差异 189

五、考虑资源流动的绿色国民储蓄 190

本章小结 192

参考文献 193

第七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含义 195

第一节 以绿色国民储蓄为基础,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国民核算体系 196

第二节 重视欠发达资源富集区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其经济增长方式 196

第三节 建立资源补偿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地区公平 198

第四节 征收环境污染税,增大环境污染治理投入 200

第五节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 202

参考文献 203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