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中国12村贫困调查  理论卷
  • 作 者:王晓毅,马春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9707395
  • 标注页数:271 页
  • PDF页数:29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99 ≥27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小农贫困 1

一 市场化的小农 1

二 小农家庭的生命周期 9

三 市场经济下的小农贫困 14

四 市场条件下小农的分层与流动 18

第二章 社区贫困与社会资源 22

一 核心概念 23

二 社区贫困的表现 25

(一)社区性资源贫困 25

(二)社区性能力贫困 40

三 社区贫困对于农户生计的不利影响 46

(一)社区性资源贫困对于农户生计的影响 47

(二)社区性能力贫困对于农户生计的影响 50

四 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实现可持续生计 51

第三章 贫困的性别视角 55

一 有关贫困女性化的理论与中国相关研究概述 55

(一)贫困的女性“面孔”:贫困的女性化 55

(二)“贫困有张女性的面孔”的原因分析 56

(三)被遮蔽的贫困的性别差异 56

(四)中国有关农村贫困女性化的研究 57

二 农村贫困的性别化 58

(一)贫困的性别差异 58

(二)贫困性别差异的产生原因分析 65

(三)反贫困理论、实践与社会性别 74

第四章 城乡流动与农村贫困 80

一 问题的提出 80

二 流动与家庭层面的贫困 81

(一)外出打工的脆弱 83

(二)留守妻子 86

(三)父母流动对儿童的影响 88

(四)成年子女流动对老年父母的影响 90

三 流动与社区层面的贫困 91

(一)外出打工对社区的积极作用 91

(二)外出打工对社区的消极作用 93

(三)外出打工对社区贫富分化的影响 94

四 流动者的贫困问题 96

(一)王仁峰的经历 96

(二)农民工的安全和健康问题 98

(三)年轻打工者的精神困境 101

(四)近几年安全和健康方面的变化 102

附录 流动与儿童贫困 110

一 农村教育政策 111

(一)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 111

(二)“两免一补”及教育收费 113

(三)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115

二 城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 115

三 儿童贫困的维持和循环 117

第五章 流动与城市新贫困 119

一 理解新贫困的概念框架 121

二 城市社会中的“底层群体” 123

(一)职业 123

(二)收入 127

(三)住房 129

(四)日常消费 131

三 制度性社会排斥 133

(一)正式的制度排斥 133

(二)非正式的制度排斥 136

四 关系性社会排斥 140

(一)城市关系排斥 140

(二)农村关系排斥 143

五 重新审视城乡关系 148

第六章 经济发展地区的农村贫困 152

一 发展经济:农村减贫的基础和前提 152

(一)经济发展带来农民经济状况的普遍改善 152

(二)经济发展给农村居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多种收入来源 153

(三)地区经济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安全网建设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 153

(四)经济发展是农村改善公共设施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前提 155

二 经济发展中贫困的发生 155

(一)相对贫困:经济发展后农民对贫困感知的变化 156

(二)经济发展中贫困发生的机理探讨 158

(三)有利于减少贫困的社会因素分析 164

第七章 农村扶贫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166

一 各地政府扶贫行为比较 166

(一)政府扶贫资源投入方向的比较 168

(二)扶贫资源使用中政府与村庄的互动 170

二 不同类型项目的效应比较 172

三 政府扶贫行为的角色特征 176

四 政府何以会缺少制度性扶贫行为? 179

五 结语 182

第八章 生活风险、社会政策和农村社会发展 185

一 核心概念与分析框架 186

二 农村新型生活风险 189

三 不同农户和社区的实际风险 197

(一)农户的实际风险 197

(二)社区层面的实际风险 203

四 社会政策对实际风险的影响 205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5

(二)集中办学和“两免一补” 209

(三)普遍的惠农政策 213

五 结论和讨论:为什么要促进农村社会发展? 218

第九章 扶贫中的参与、善治和制度化保障 221

一 扶贫中的参与 222

(一)村组层面上的参与 223

(二)政府层面的参与 229

二 扶贫中的善治 230

(一)治理结构中的村组和政府 231

(二)善治中的村组能动性 235

第十章 人类发展理念下的贫困问题反思 239

一 人权与人的发展 240

二 自由与多样性发展 246

三 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251

四 公平与平等发展 255

五 增权、参与和民主发展 259

六 包容、责任和团结发展 264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