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教学论思辨pdf电子书下载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教学论思辨
  • 作 者:李长吉著
  • 出 版 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4147578
  • 标注页数:183 页
  • PDF页数:19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98 ≥18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前言 形而上的思辨对教学论研究的意义 1

第一章 教学主体思辨 1

第一节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 2

一、教师履行知识分子身份状况 2

二、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理想诉求 6

第二节 教师的智慧生活 10

一、智慧生活的意义 10

二、智慧生活的样式 11

三、智慧生活的方略 15

第三节 学生:不只是受教育者 17

一、质疑“受教育者”称谓 17

二、学生的领受教育者与获取教育者身份 19

三、教学活动的三方面内容与教师的三种身份 20

第四节 学生的主体命运 22

一、我国传统中学生主体身份的缺失 22

二、西方传统中学生主体精神的张扬 23

三、主体表现乏力的现实 24

四、学生主体地位低微问题的分析 27

五、关注学生主体生命价值 29

第二章 教学内容思辨 33

第一节 教学的知识使命:转识成智 34

一、知识与智慧的紧密关系 34

二、知识教学中智慧的缺失 38

三、以智慧为目的的知识教学策略 41

第二节 教学的文化使命:文化人的养成 44

一、文化、知识与学生的关系 44

二、课堂中文化传递的策略 47

第三节 教学的生活使命:回归生活世界 50

一、教学为什么要回归生活世界 50

二、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内涵 52

三、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目的 54

四、教学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 56

五、教学怎样回归生活世界 59

第三章 教学历程思辨 63

第一节 课堂的运行:三个中心 64

一、课堂作为文化传递中心 64

二、课堂作为成长活动中心 68

三、课堂作为理性思考中心 72

第二节 教学的过程:三个阶段 75

一、教学过程的普遍化阶段 75

二、教学过程的个人化阶段 77

三、教学过程的现实化阶段 78

四、三阶段划分的现实意义 80

第三节 教学评价:主体与内容 82

一、教学评价主体 82

二、教学评价的内容 83

三、几点分析 85

第四章 教学方式思辨 89

第一节 教学反思:思想与行动 90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与性质 90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与策略 93

第二节 自主建构:性质与方略 97

一、自主建构的内涵 97

二、自主建构教学的标志 100

三、自主建构教学的基本环节 106

第三节 对话教学:含义、类型与性质 111

一、对话教学的含义 111

二、对话教学的类型 112

三、对话教学的性质 114

第五章 教学研究思辨 117

第一节 教学研究的起点:人的存在方式 118

一、决定论教学研究起点观的反思与批判 118

二、教学研究起点是人的存在方式 122

三、作为教学研究起点的人的存在方式 127

四、以人的存在方式作为研究起点的方法论蕴涵 132

第二节 教学论研究范式:背景、轨迹与特性 135

一、教学论研究范式简论 135

二、教学论的形而上学研究范式 137

三、教学论的科学主义研究范式 141

四、教学论的人文主义研究范式 146

五、教学论的结构主义研究范式 152

第三节 教学论研究取向:问题与主义 158

一、主义的推崇与问题的冷落 158

二、主义研究的病症 160

三、主义对问题的依赖关系 161

第四节 山村小学青年教师的需要:一个叙事研究 163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63

二、研究的实施 164

三、研究结果 167

四、研究发现与研究过程的反思 178

参考文献 180

后记 183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