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教程
  • 作 者:王永乐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8391168
  • 标注页数:238 页
  • PDF页数:250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50 ≥23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1章 SQL Server 2005概述 1

1.1 数据库简介 1

1.1.1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阶段 2

1.1.2 SQL Server简介 3

1.2 数据库基本概念 3

1.3 SQL Server 2005安装 7

1.3.1 SQL Server 2005的主要版本 7

1.3.2 安装需求 8

1.3.3 安装过程 9

1.3.4 验证数据库安装成功 16

1.4 SQL Server 2005管理工具 17

1.4.1 常用组件工具 17

1.4.2 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工具 18

1.4.3 注册服务器 21

1.4.4 查看数据库服务器的属性 22

本章总结 24

课后练习 24

实验实训 25

第2章 创建和管理数据库 28

2.1 系统和示例数据库 28

2.1.1 系统数据库 28

2.1.2 示例数据库 29

2.2 SQL Server的数据存储结构 29

2.2.1 文件类型 30

2.2.2 文件组 31

2.3 创建数据库 31

2.3.1 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工具创建数据库 31

2.3.2 T-SQL语句创建数据库 33

2.4 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 36

2.4.1 配置数据库的选项 36

2.4.2 扩展数据库 37

2.4.3 收缩数据库 38

2.4.4 分离和附加数据库 41

2.5 数据库的删除 44

2.5.1 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工具删除数据库 44

2.5.2 使用T-SQL语句删除数据库 44

本章总结 45

课后练习 45

实验实训 47

第3章 表的创建和管理 49

3.1 表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49

3.1.1 数据完整性 49

3.1.2 主键(Primary Key)和外键(Foreign Key) 50

3.2 建立数据库表 51

3.2.1 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工具中建立数据表 52

3.2.2 使用T-SQL语句创建数据表和约束 59

3.3 表的维护 61

3.3.1 增加列 62

3.3.2 修改列 62

3.3.3 删除列 62

3.3.4 从数据库中删除表 63

本章总结 63

课后练习 63

实验实训 66

第4章 表中数据操作 70

4.1 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工具管理表中数据 70

4.1.1 查看、添加和修改记录 70

4.1.2 删除记录 70

4.2 T-SQL中的运算符和表达式 72

4.2.1 条件表达式 72

4.2.2 逻辑表达式 73

4.3 使用T-SQL插入数据 73

4.3.1 使用INSERT插入数据行 73

4.3.2 一次插入多行数据 74

4.4 使用T-SQL更新数据 76

4.5 使用T-SQL删除数据 76

4.5.1 使用DELETE删除数据 76

4.5.2 使用TRUNCATE TABLE删除数据 77

4.6 使用T-SQL查询数据 77

4.6.1 使用SELECT语句进行查询 78

4.6.2 查询排序 80

4.6.3 在查询中使用SQL Server中的函数 82

4.6.4 模糊查询 87

4.6.5 SQL Server中的聚合函数 88

4.6.6 使用GROUP BY进行分组查询 89

4.6.7 多表连接查询 91

4.6.8 子查询 94

本章总结 98

课后练习 99

实验实训 102

第5章 Transact-SQL程序设计 105

5.1 使用变量 105

5.2 输出语句 107

5.3 逻辑控制语句 108

5.3.1 IF-ELSE条件语句 108

5.3.2 WHILE循环语句 110

5.3.3 CASE多分支语句 111

5.4 批处理语句 112

本章总结 113

课后练习 113

实验实训 114

第6章 事务、索引和视图 116

6.1 事务 116

6.1.1 为什么需要事务 116

6.1.2 什么是事务 118

6.1.3 如何创建事务 119

6.2 索引 121

6.2.1 索引概述 121

6.2.2 如何创建索引 122

6.3 视图 125

6.3.1 视图简介 125

6.3.2 如何创建视图 126

本章总结 128

课后练习 129

实验实训 129

第7章 存储过程的创建和使用 132

7.1 什么是存储过程 132

7.2 系统存储过程和扩展存储过程 133

7.2.1 常用系统存储过程 133

7.2.2 扩展存储过程 134

7.3 用户自定义的存储过程 135

7.3.1 不带参数的存储过程 136

7.3.2 带参数的存储过程 139

本章总结 141

课后练习 142

实验实训 143

第8章 触发器的创建和使用 145

8.1 触发器概述 145

8.1.1 触发器的功能 146

8.1.2 触发器的分类 146

8.1.3 触发器的工作原理 147

8.2 如何创建触发器 148

8.2.1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中创建触发器 148

8.2.2 使用T-SQL语句创建触发器 148

本章总结 154

课后练习 154

实验实训 155

第9章 SQL Server的安全性管理 158

9.1 SQL Server安全机制 158

9.2 管理服务器安全 159

9.2.1 SQL Server的验证模式 159

9.2.2 登录账户 160

9.2.3 服务器角色 161

9.3 管理数据库安全 163

9.3.1 数据库用户 163

9.3.2 数据库角色 165

9.4 管理数据库对象 167

9.4.1 权限 167

9.4.2 为表授权 168

9.4.3 为数据库授权 169

9.5 T-SQL语句进行安全管理 169

9.5.1 使用T-SQL语句创建登录 170

9.5.2 创建数据库用户 170

9.5.3 向数据库用户授权 170

本章总结 171

课后练习 171

实验实训 172

第10章 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 178

10.1 备份和还原概述 178

10.1.1 为什么需要备份 178

10.1.2 备份的类型 179

10.1.3 恢复模式 180

10.1.4 备份和还原策略 182

10.1.5 备份设备 183

10.2 完整数据库备份与还原案例 184

10.2.1 完整备份 184

10.2.2 还原完整数据库备份 187

10.3 完整加差异备份与还原 189

10.3.1 差异备份 189

10.3.2 还原完整+差异备份 190

10.4 完整加日志备份与还原 191

10.4.1 事务日志备份 191

10.4.2 还原事务日志备份 192

10.4.3 还原到某一指定时间点 193

本章总结 194

课后练习 194

实验实训 196

第11章 SQL Server数据转换 199

11.1 数据转换概述 199

11.1.1 数据转换的原因 199

11.1.2 数据转换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200

11.1.3 常用数据转换工具 200

11.2 使用导入导出向导 201

11.2.1 导入和导出向导概述 201

11.2.2 将SQL Server数据导出到txt文件 201

11.2.3 将Excel数据导入到SQL Server 204

11.2.4 在不同的SQL Server之间转换数据 207

11.3 使用SSIS设计器 207

13.3.1 SSIS概述 207

13.3.2 将SQL Server数据导出到txt文件 208

11.3.3 将Access数据导入到SQL Server 215

本章总结 217

课后练习 217

实验实训 218

第12章 SQL Server代理服务 222

12.1 SQL Server代理 222

12.1.1 SQL Server代理简介 222

12.1.2 配置SQL Server代理 222

12.2 使用系统自动化任务管理 224

12.2.1 操作员 225

12.2.2 警报 226

12.2.3 作业 228

12.3 维护计划向导 232

本章总结 234

课后练习 235

实验实训 235

参考文献 238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