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宋代律赋与科举  一种文学体式的制度浮沉
  • 作 者:许瑶丽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010169569
  • 标注页数:292 页
  • PDF页数:306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06 ≥29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前言 1

第一章 北宋前期科举制度与论争 1

第一节 北宋前期进士科制度的完善 1

第二节 太宗朝对“诗赋取士”的责问 10

第三节 真宗朝关于“诗赋取士”的论议 13

第二章 北宋前期科场律赋:承唐之旧,渐变之宋 21

第一节 宋初律赋风尚 21

第二节 宋初古文家对律赋的振发 32

第三节 西昆文风在科场中的传播与影响 41

第三章 北宋中期科场制度与科举论争 53

第一节 仁宗朝初期(1023—1044)科举制度发展 53

第二节 先策论,后诗赋——论庆历科举改革 56

第三节 仁宗朝末期与英宗朝科举论争 72

第四章 《赋林衡鉴》:宋体律赋之理论基石 78

第一节 《赋林衡鉴》出现的科场背景 78

第二节 《赋林衡鉴序》对律赋功能与题材的开拓 79

第三节 “体物”之“体”与宋律赋的学理化 86

第四节 《赋林衡鉴》的影响:宋体律赋的定调——兼论其对宋代诗文的影响 89

第五章 北宋中期律赋:变唐以自立 94

第一节 洗净铅华:从西昆到宋体 94

第二节 兴复儒学、心怀天下:古文精神对律赋的救赎 104

第六章 元祐时期的科举变革与论争 113

第一节 制度层面的变革与论争 113

第二节 律赋体制规则的变化 115

第三节 元祐复科对律赋的影响 117

第七章 “元祐赋”:以苏门文士为中心的考察 118

第一节 “元祐赋”与“元祐学术” 118

第二节 苏轼律赋之本事考 122

第三节 “元祐赋”:游行自得 128

第四节 元祐赋论:以秦观论赋为中心 133

第五节 元祐赋在南宋的传播与影响 137

第八章 李纲的“崇苏”情结及其律赋创作——兼论“元祐学术”在两宋之交的传播与接受 139

第一节 命运相似,精神相通 139

第二节 文学艺术上的“学苏”“崇苏” 145

第三节 步武坡公的李纲律赋 149

第四节 李纲对“元祐党人”与“元祐学术”的态度 152

第九章 南宋科举制度变迁与论争 157

第一节 高宗朝科场制度变迁 157

第二节 孝宗朝的科场制度 159

第十章 南宋律赋:元祐赋之承继与再变 165

第一节 南宋科场诗赋之地位 165

第二节 文士对科场习气的厌弃 170

第三节 南宋科场律赋风气流转 174

第十一章 “乾淳体”律赋 185

第一节 “乾淳体”律赋之题材:向策论的借鉴 188

第二节 “乾淳体”律赋之风格:由丽而则 200

第三节 “乾淳体”律赋与乾淳文学——兼论其对“元祐学术”的继承和发展 211

第十二章 南宋律赋学书籍的编撰 219

第一节 南宋律赋编选的趋时性 219

第二节 律赋格法的全面解密 224

第三节 南宋律赋工具书的传播——以《后典丽赋》的编集传播为例 230

第十三章 宋代律赋与宋代文学发展 240

第一节 律赋影响宋代文风嬗变之可能性 240

第二节 律赋与宋代古文运动 245

第十四章 宋代律赋之文学化育 262

第一节 律赋功夫是宋代诗、文、词的底色 262

第二节 律赋用典对宋代诗文的影响 265

第三节 时文矜胜与宋代诗文之奇巧风格 270

第四节 程文互通与“破体为文” 273

参考文献 284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