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存在精神病学  莱因研究
  • 作 者:王蕾,郭本禹著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33452452
  • 标注页数:322 页
  • PDF页数:38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81 ≥32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言  1

第一章 学术生平和思想来源第一节 创造性的破坏者  23

一、生平传略 23

二、主要著作  41

第二节 思想来源  46

一、精神分析学思想的影响 47

二、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  53

三、贝特森的精神分裂症学说的影响 59

第二章 存在精神病学理论第一节 精神病学的存在分析观  61

一、正常与疯狂  62

二、存在性不安  68

第二节 自我的分裂  75

一、心—身分裂  75

二、内(真)自我系统与外(假)自我系统 80

第三节 精神病的发生与发展  87

一、两种进入精神病状态的发展形式 88

二、荒原之魂:一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案例 91

第三章 人际知觉的理论与方法第一节 人际知觉理论  98

一、经验的首要地位  99

二、人与人之间的经验形式 102

三、双方的交互作用与交互经验 108

四、螺旋式交互观 112

第二节 人际知觉方法研究 115

一、两种观点与两个方向 119

二、从每一个人的视角看四种关系 120

三、元—观点和元—元—观点 121

四、问题提法 123

五、IPM基本图解 124

六、对IPM问卷的分析——相互匹配比较法 125

第四章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研究第一节 理论基础  127

第二节 社会现象学的研究方法 133

第三节 样本的选择和研究计划 136

第四节 精神分裂症与家庭 139

一、家庭与“家庭” 140

二、神秘化及其功能 144

三、精神分裂症的家庭生成观 152

第五节 案例——但泽一家 155

一、案例描述 155

二、家庭描述 156

第五章 精神病学的心理治疗观第一节 存在主义—现象学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 174

第二节 心理治疗的目标与方法  182

第三节 团体治疗实践  190

一、喧闹室 190

二、费城协会与金利斯会所 192

第四节 治疗案例 197

一、彼得案例 197

二、蕾拉案例  211

第六章 莱因与反精神病学运动第一节 什么是反精神病学运动? 241

一、反精神病学运动产生之前的精神病学的发展  241

二、反精神病学运动的兴起  247

第二节 引起反精神病学运动的主要因素  249

一、原科学变革的失败  250

二、新左翼政治的转向 252

三、反文化运动  256

第三节 反精神病学运动的落幕和使用者运动的兴起  259

一、反精神病学运动的落幕  259

二、使用者运动的兴起  260

第七章 莱因对西方社会与文明的批判第一节 《经验的政治》和《显而易见》中的批判观  261

一、《经验的政治》中的批判观  262

二、《显而易见》中的批判观 267

第二节 《生活的真相》和《经验的声音》中的批判观  272

一、《生活的真相》中的批判观  272

二、《经验的声音》中的批判观  274

第八章 总体评价第一节 主要贡献  279

一、指出了理解精神疾病的新方向 279

二、形成了独特的精神疾病诊疗观  281

三、编制了人际知觉问卷 283

四、提出了社会现象学的研究方法 284

五、深刻地批判了西方社会和文明 285

第二节 主要局限  287

一、神秘主义与反科学倾向  287

二、思想缺乏系统性  289

三、方法难以验证  290

第三节 思想影响  291

一、丹尼尔·波斯特恩与莱因研究协会 291

二、提奥·伊登与国际莱因研究所 295

三、对精神病学领域的影响  298

四、对西方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 300

参考文献  302

附录  317

莱因生平年表  317

莱因的主要著作  319

后记  320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