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特殊”与美感  新实践美学视域下的美感研究
  • 作 者:黄健云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010082097
  • 标注页数:211 页
  • PDF页数:223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23 ≥21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论 近百年来美感研究的历史回顾 1

第一节 西方近百年来的美学主潮 1

一、心理学美学兴起的背景 1

二、心理学美学研究的核心 4

三、心理学美学对美感研究的贡献及局限 8

第二节 当代中国美感研究的勃兴 10

一、20世纪50—60年代:美感探索新视角——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初步运用 10

二、20世纪80年代:美感奥秘的深入挖掘——实践美学一枝独秀 18

三、20世纪80—90年代:美感奥秘的深度透视——审美心理学的理论贡献 21

第三节 新实践美学对传统美感理论的超越 25

一、什么是“新实践美学” 25

二、“新实践美学”“新”在何处 26

三、新实践美学对传统美感理论的超越 28

第一章 美感的特征 36

第一节 美感含义 36

一、美感概念的来源 36

二、美感概念的学界释义 40

三、美感概念的当代转向 41

四、美感概念的当代活力 45

第二节 美感的特征 46

一、美感形成的直觉性 47

二、美感状态的精神愉悦性 53

三、美感影响的陶醉性 60

第三节 美感和美的辩证关系 63

一、康德对美和美感关系的追问及阐释 63

二、分析美学对美和美感及其关系的解构 64

三、新实践美学对美和美感及其关系的思考 65

第二章 “特殊”与美感 69

第一节 “特殊”的含义及其对美感的意义 69

一、哲学视野下的“特殊”含义 69

二、美学视野下的“特殊”含义 73

三、“特殊”对美感的意义 77

第二节 西方传统美感理论对“特殊”的探索 80

一、“形式”的“特殊”和美感——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美感理论 81

二、“规则”的“特殊”和美感——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感理论 85

三、“理性”的“特殊”和美感——启蒙主义时期的美感理论 87

四、“经验”的“特殊”和美感——经验主义的美感理论 90

五、“先验理性”或“理念”的“特殊”和美感——德国古典主义时期的美感理论 94

第三节 “特殊”向美感转化的条件 97

一、客体的审美潜能是一般客体转化为审美客体的基础 98

二、主体的审美潜力是一般主体转化为审美主体的条件 101

三、审美关系的建构是美感得以最终生成的情境 105

第三章 审美对象和美感 109

第一节 自然美的“特殊”和美感 109

一、自然美的含义 109

二、自然美的复杂性 109

三、自然美的“特殊”与美感 111

第二节 艺术美的“特殊”和美感 121

一、艺术美的含义 121

二、艺术美的“特殊”与美感 121

三、艺术创新与美感 126

第三节 社会美的“特殊”和美感 134

一、社会美的含义 134

二、社会美的“特殊”与美感 136

三、社会美与人的自由 140

第四章 实践与“特殊”的关系 147

第一节 实践的含义、类型和美感 147

一、实践的含义 147

二、实践的类型和美感 151

第二节 实践与审美主体的“特殊”能力的关系 166

一、审美主体的含义 166

二、审美主体的特征 166

三、审美主体生成的条件 173

第三节 实践与审美客体的“特殊”的关系 177

一、审美客体的含义 178

二、审美客体的特征 179

三、审美客体生成的条件 186

结语 190

参考文献 194

后记 210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