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宋代法律体系与中华法系
  • 作 者:吕志兴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61442906
  • 标注页数:256 页
  • PDF页数:26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64 ≥25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引言 1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1

二、宋代立法及法律形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6

三、本书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14

第一章 立法及新法律体系的形成 23

第一节 主要法律的编修 23

一、太祖、太宗时期 23

二、真宗、仁宗、英宗时期 25

三、神宗时期 28

四、哲宗、徽宗、高宗时期 32

五、孝宗时期至宋末 39

第二节 新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41

一、太祖、太宗时期——沿袭期 41

二、真宗至神宗前期——萌芽期 42

三、神宗熙宁末及元丰时期——形成期 44

四、哲宗至孝宗前期——巩固期 45

五、孝宗淳熙以后至宋末——完备期 47

第二章 各法律形式的性质及其变化(上) 49

第一节 律、令 50

一、律 50

二、令 68

第二节 (编)敕、格、式 73

一、(编)敕 73

二、格 76

三、式 83

第三章 各法律形式的性质及其变化(下) 91

第一节 制、敕、宣、御笔等 91

一、制 92

二、敕 93

三、宣 93

四、御笔 94

五、赦书、德音、内降、指挥、制敕断罪 101

第二节 申明 107

一、申明刑统 108

二、申明敕 110

第三节 例 112

一、例及有关术语的含义 112

二、例的分类及特点 120

三、例的属性及地位 123

第四章 各法律形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 125

第一节 律与令、格、式 125

一、律中不少犯罪的罪状须由令、格、式的内容补充 125

二、令、格、式的法律强制力须由律来保证 127

第二节 令与格、式 129

第三节 律、令、格、式与(编)敕 134

一、律与(编)敕 135

二、令、格、式与(编)敕 138

第四节 律、(编)敕、令、格、式与制、敕等 139

一、律与制、敕等 139

二、(编)敕、令、格、式与制、敕等 143

第五节 律、(编)敕、令、格、式、制、敕等与例 144

一、例补法之不足,但不得破法 144

二、例对创立新制有一定的影响 145

第五章 法典体例的变化及其特点 148

第一节 法典体例的变化 148

一、法典内容结构发生变化 149

二、令、格、式之卷数发生变化 149

三、令、格、式之篇目发生变化 149

第二节 法典体例的特点 152

一、《宋刑统》 152

二、“敕令格式”法典 153

三、“条法总类”、“条法事类”法典 157

第六章 变化之因剖析及评价 166

第一节 变化之因剖析 166

一、社会经济、阶级关系及政治体制的变化是根本原因 166

二、皇帝重视法制,积极进行立法改革是主要原因 169

三、具有救世情怀和务实精神的士大夫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74

第二节 对变化后的法律体系的评价 179

一、唐代法律体系概述 180

二、宋代法律体系的主要变化 184

三、宋代法律体系较唐代更加完备 189

第七章 宋代法律体系与中华法系 194

第一节 中华法系法典体例特征诸观点 194

一、中华法系研究概述 194

二、中华法系法典体例特征诸观点 195

第二节 中华法系法典体例特征诸观点辨析 198

一、律典都是“诸法合体”的法典,而不是纯粹的刑法典 199

二、中国古代法律体系“诸法并用,民刑有分”说依据不足 238

三、“诸法合体”是中华法系成熟时期的法典体例特征 240

第三节 “诸法合体”新解:多种法律形式的合体 244

第四节 宋代“多种法律形式合编”法典体例是中华法系臻于成熟的表现及标志之一 247

参考文献 249

一、中文著作 249

二、中文文章 253

三、外文文章 256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