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北魏洛阳城市风貌研究  以《洛阳伽蓝记》为中心
  • 作 者:(韩)金大珍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6171639
  • 标注页数:239 页
  • PDF页数:25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54 ≥23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言 1

一 研究现状 1

二 选题意义 17

三“风貌”释义与研究思路 19

四 研究方法 22

第一章 洛阳建筑风貌 26

第一节 黄色的建筑风貌——黄土地貌与夯土筑城技术的传播 26

一 洛阳自然环境综述:洛阳形胜与黄土地貌 26

二 黄土夯筑技术与城市文明 30

三 夯筑技术的传播 34

四 北魏洛阳城的夯筑渊源 36

第二节 洛阳城的建制特点 38

一 北魏洛阳城的建制渊源 38

二 北魏洛阳城的建制 42

三 简短的结论:扬弃与创新 51

第三节 鳞次栉比的佛寺建筑 52

一 北魏佛教建筑风气的流布 53

二 洛阳寺院分布统计 56

三 洛阳佛寺建筑形制:中国化的早期佛寺的建筑特色 60

第四节 洛阳城市环境建设 62

一 瓦、瓦当等建筑材料与洛阳城建筑色调 62

二 洛阳城的绿化与园林式城市景观 70

三 谷水环绕的城市水网以及洛阳城的水城形象 79

第二章 洛阳社会风貌 83

第一节 洛阳的交通面貌 83

一 洛阳城内交通网 83

二 以洛阳为中心的交通网络 86

三 洛阳时代交通网络的新气象及其影响 94

第二节 洛阳的经济面貌 94

一 洛阳城植物生态与城市种植业 95

二 传统加工业与新兴加工业的发展 98

三 繁荣的商业 108

四 洛阳城的寺院经济 109

第三节 里坊背景下的洛阳社会(上) 110

一 洛阳城里坊居民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 110

二“日常与狂欢”:佛寺与洛阳城之宗教氛围 112

三 佛寺与洛阳城之世俗社会 114

第四节 里坊背景下的洛阳社会(下) 120

一 历史与现实相交融的洛阳城 120

二 神灵与凡人共生的洛阳城 123

三 异彩纷呈的都市景观 125

四 洛阳城社会生活 128

第三章 洛阳文化风貌 131

第一节 从礼制与服饰看洛阳时代的中原文化进程 131

一 礼制:洛阳时代国家政治理想的新形式 131

二 褒衣博带:中原文化的外在象征 140

第二节 从云岗到龙门:从石窟艺术看洛阳文化进程 142

一 云岗石窟:印度和北方草原及中原艺术的汇聚与消长 143

二 龙门石窟的中原艺术风格 145

第三节 洛阳城大众信仰 150

一 洛阳人的鬼魂信仰与北邙山归宿 151

二 普渡众生的大乘佛教信仰 155

第四节 洛阳时代的文学取向 164

一 文学:一种话语方式和生活方式 165

二 重文藻的洛阳文风 171

第四章 洛阳风貌的凝聚与延伸 174

第一节 丝绸之路上的洛阳城 174

一 先秦以来丝绸之路拓展与洛阳国际地位的加强 175

二 从惠生、宋云行纪看北魏洛阳对西域的影响 179

三 洛阳(建康)与佛教文化要素——莲花纹的绵远流传 181

第二节 三国时代的朝鲜半岛与北魏的文化交流 184

一 朝鲜半岛三国简史 185

二 三国与中国南北朝关系 191

三 渗透于北魏政治的高句丽地缘因素 195

第三节 余音袅袅——洛阳风貌之余波 196

一 朝鲜半岛的弥勒信仰与弥勒造像 196

二 中韩两地共生的北邙山观念 198

三 管弦乐组曲《洛阳》 205

余 论 北魏洛阳时代的终结 208

一 北魏洛阳时代的历史地位 208

二 洛阳时代的结束 222

参考文献 229

后记 237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