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王雅林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20103350
- 标注页数:349 页
- PDF页数:359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59 ≥34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扬起生活的风帆 1
一 寻找社会的原点和支点 1
二 我的学术研究的心路历程 8
三 本项研究的思路和结构安排 16
第一章 寻找人类美好家园:马克思的求索 22
第一节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的理论遗产 24
第二节 重释《〈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解释框架 30
第三节 《序言》理论逻辑的历史边界 36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历史超越和新的“轴心转换” 48
第五节 作为社会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结构的“三个层次” 57
第六节 《序言》重释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65
第二章 “社会”的再发现 77
第一节 西方社会学的社会概念迷思 80
第二节 “社会”概念在我国传播的本土文脉承接 93
第三节 社会的再发现:费孝通的理论贡献 105
第四节 破解社会学的迷思 112
第五节 重建社会学信仰 124
第三章 生活是什么? 130
第一节 生活:一个亟待确立科学范畴地位的基石性概念 132
第二节 把握生活概念的三个维度 142
第三节 不能把生活概念等同于“日常生活”概念 152
第四节 日常生活、日常性及其生活的特性 161
第五节 生活: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基石性概念 165
第四章 “生活论”研究范式的构建 175
第一节 日本社会学的生活理论研究 177
第二节 “生活论”研究范式下的应用研究案例 181
第三节 重建社会学研究范式的思考 190
第五章 “生活型社会”的模式选择 202
第一节 解读“围城现象” 204
第二节 西方“消费型社会”模式演化中的悖论效应 207
第三节 破解“围城”现象:中国不能走入“消费型社会”之城 216
第四节 找寻通往社会幸福的“方舟”:“生活型社会” 221
第五节 “生活型社会”的构建:理论与现实价值 231
第六章 生活方式研究的意义 237
第一节 西方社会学对生活方式的研究 239
第二节 马克思关于生活方式的理论思想 253
第三节 我国生活方式研究的历程 265
第四节 生活方式理论的结构 279
第五节 生活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289
第六节 生活方式的社会建构功能 294
第七节 对重大现实关切的生活方式的理论回应 302
附录 310
附录1 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要义与条件——访著名学者王雅林教授 310
附录2 学术研究要重新认识马克思的“厉害” 321
附录3 走向学术史的生活方式研究——王雅林教授学术历程探索 328
后记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