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许凌云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11071·206
- 标注页数:357 页
- PDF页数:368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68 ≥35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录 1
上编 谈史籍 1
第一章 史部渊源与史部目录 1
第二章 纪传体正史 11
第一节 正史概述 11
第二节 《史记》和《汉书》 15
一、史记 15
二、汉书 20
第三节 断代诸史(上) 22
一、后汉书 22
二、三国志 24
三、晋书 26
四、宋书 27
五、南齐书 28
六、《梁书》和《陈书》 30
七、魏书 31
八、北齐书 32
九、周书 32
十、隋书 33
十一、《南史》和《北史》 34
第四节 断代诸史(下) 36
一、旧唐书 36
二、新唐书 37
三、旧五代史 39
四、新五代史 40
五、宋史 41
七、金史 43
六、辽史 43
八、元史 45
九、明史 附清史稿 46
第三章 编年体 50
第一节 编年体源流 50
第二节 资治通鉴 53
第三节 《通鉴》续编 56
第四章 纪事本末体 60
第一节 纪事本末体源流 60
第二节 纪事本末体著作简介 62
第五章 政书 66
第一节 政书源流 66
第二节 九通 68
第三节 历代会要 75
第六章 史评 80
第一节 史评概说 80
第二节 史评要籍 81
第七章 地理和方志 86
第一节 沿革地理 86
第二节 历史地图 89
第三节 方志 94
第八章 实录、别史、杂史与金石甲骨 99
第一节 实录源流 99
第二节 《明实录》和《清实录》 101
第三节 别史 103
第四节 杂史 106
第五节 金石与甲骨 113
第一节 群经 119
第九章 群经、诸子、文集 119
第二节 诸子 125
第三节 文集 132
中编 谈史学 135
第一章 关于中国史学史 135
第一节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史学史 136
第二节 中国史学史的内容 138
第三节 中国史学史的分期 145
第二章 修史制度 149
第一节 史官 149
第二节 史馆 153
第三节 私修 159
一、司马迁的历史观 164
第一节 司马迁的史学 164
第三章 史家选谈 164
二、司马迁的历史编纂学 172
第二节 刘知几的史学 175
一、刘知几史学的基本精神 176
二、刘知几史学的基本内容 178
第三节 章学诚的史学 188
一、章学诚史学的时代特征 188
二、章学诚的史学理论 190
第四节 梁启超的史学 196
第四章 经学与史学 206
第一节 两汉经学与古史研究 206
第二节 清代朴学与古史研究 211
一、清代朴学 211
二、以考证治史 214
三、清代史学成就举要 217
下编 谈校读 221
第一章 读史常识 221
第一节 历法 221
第二节 职官 230
第三节 选举 241
第四节 学校 249
第五节 姓名 256
第六节 宗法 262
第二章 校读知识 268
第一节 校勘 268
第二节 版本 276
第三节 注解 283
第四节 辨伪 292
第五节 避讳 299
第三章 读史工具书 308
第一节 读史工具书的性质和类型 308
第二节 字典和词典 309
一、字典和词典的性质 309
二、字典词典简介 311
三、字典词典的使用 325
第三节 目录和索引 329
一、目录 329
二、索引 336
第四节 历表和年表 342
第五节 类书和丛书 347
一、类书 347
二、丛书 352
附录 古今书目分部异同表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