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博学  法学系列  证据法学  第2版
  • 作 者:陈卫东,谢佑平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309126648
  • 标注页数:285 页
  • PDF页数:29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97 ≥28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编 绪论 3

第一章 证据法学概述 3

第一节 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 3

第二节 证据法学的体系 7

第三节 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 11

第四节 证据法学与邻近部门法学的关系 13

第二章 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 17

第一节 证据法学理论基础概述 17

第二节 证据法学的认识论基础 19

第三节 证据法学的价值论基础 25

第三章 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 31

第一节 神示证据制度 31

第二节 法定证据制度 32

第三节 自由心证制度 33

第四节 我国的实事求是证据制度 34

第二编 证据论 39

第四章 证据概述 39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 39

第二节 证据的属性 45

第三节 证据的可采性 48

第五章 证据规则 52

第一节 证据规则概述 52

第二节 证据规则的历史发展 53

第三节 当代英美法系证据规则的体系与主要内容 56

第四节 两大法系证据规则的比较 65

第六章 证据的分类 72

第一节 证据分类概述 72

第二节 国外的证据分类 74

第三节 我国的证据分类 83

第七章 当事人陈述 94

第一节 当事人陈述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94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96

第三节 被害人陈述 102

第四节 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当事人的陈述 104

第八章 证人证言 109

第一节 证人证言的概念和特征 109

第二节 证人的能力 110

第三节 证人的权利和义务 112

第九章 物证 118

第一节 物证的概念和特征 118

第二节 常见物证的种类 120

第十章 书证 125

第一节 书证的概念和特征 125

第二节 书证的分类 127

第十一章 勘验笔录 131

第一节 勘验笔录的概念和特征 131

第二节 勘验笔录的种类 133

第三节 勘验笔录的制作 135

第十二章 鉴定意见 137

第一节 鉴定意见的概念和特点 137

第二节 鉴定人 139

第三节 鉴定意见的形成 144

第四节 中国的鉴定体制改革 149

第十三章 视听资料 152

第一节 视听资料的概念与特征 152

第二节 视听资料的种类 154

第三编 证明论 159

第十四章 证明制度概述 159

第一节 证明的概念 159

第二节 证明制度的历史 161

第三节 证明制度的构成 163

第四节 证明的分类 166

第十五章 推定与司法认知 169

第一节 推定 169

第二节 司法认知 175

第十六章 证明对象 188

第一节 证明对象概述 188

第二节 证明对象的范围 191

第三节 毋庸证明的对象 197

第十七章 证明责任 202

第一节 证明责任概论 202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206

第三节 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209

第十八章 证明标准 212

第一节 证明标准的概念和意义 212

第二节 我国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221

第四编 应用论 235

第十九章 取证 235

第一节 取证概述 235

第二节 取证的主体 237

第三节 司法机关取证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240

第四节 证据的保全 244

第二十章 举证 247

第一节 诉讼原则与举证 247

第二节 举证责任与举证活动 250

第三节 收集证据的程序保障 260

第二十一章 质证 264

第一节 质证概述 264

第二节 质证制度的基本模式 266

第三节 我国质证制度 271

第二十二章 认证制度 276

第一节 认证概述 276

第二节 认证的标准 281

第三节 认证的方法 283

后记 285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