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顾颉刚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11186·35
- 标注页数:757 页
- PDF页数:801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801 ≥75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上编(起民国十六年四月,迄廿三年一月) 1
二五三 左氏春秋考证书后(二十·三·七) 钱玄同 1
二五四 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二十·十一·十六) 钱玄同 22
二五五 刘向歆父子年谱(十八·冬) 钱穆 101
二五六 评刘向歆父子年谱(十九·八) 青松 249
二五七 中国上古史研究课第二学期讲义序目(十九·六·五) 顾颉刚 252
二五八 左氏春秋考证序(二十一·十一·十一) 张西堂 263
二五九 『论左传之可信及其性质』摘要(十六·四·十七) 胡适 293
(附)左传真伪考序(摘录)(十六·七·十四) 胡适 307
二六○ 书序辨序(廿三·一·廿五) 赵贞信 313
下编(起民国十二年,迄廿三年十月) 343
二六一 阴阳五行说之来历(十二) 梁启超 343
一 阴阳二字语意之变迁 343
二 五行二字语意之变迁 349
三 阴阳家之成立及阴阳五行说之传播 353
二六二 辨梁任公阴阳五行说之来历(十二) 吕思勉 363
二六三 梁任公五行说之商榷(十三) ?调甫 378
二六四 洪范疏证(十六·九) 刘节 388
(附)跋(十六) 梁启超 403
二六五 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十九·二·十二——五·十) 顾颉刚 404
一 五行说的起源 404
二 ?衍的略史及其时代 411
三 ?衍的五德终始说 417
四 秦的符应及始皇的改制 423
五 汉为水德或土德的争辩 430
六 汉武帝的改制及三统说的发生 435
七 世经的出现 450
八 世经以前的古史系统 455
九 汉帝应让国说及再受命说 465
一○ 五行相生说 483
一一 汉为火德说及秦为金德说 492
一二 汉为尧后说 500
二二 王莽自大司马做到皇帝的经历 509
一四 今古文问题 525
一五 春秋左氏传著作时代的各家说 538
一六 王莽的自本 554
一七 『炎帝神农氏』 560
一八 『全史五德终始表』的三个难题 564
一九 夏商周的新德及秦的闰统问题 567
二○ 『少昊金天氏』 571
二一 『太昊伏义氏』 580
二二 『全史五德终始表』的定本 582
二三 对于世经的评判 586
二四 王莽的受禅及其改制 597
二六六 评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二十·四) 钱穆 617
(一)五帝之传说 621
(二)五行相胜及五行相生 624
(三)汉为火德及尧后 625
二六七 跋钱穆『评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二十·四·三) 顾颉刚 631
(附)跋(二十·四) 钱穆 635
周官著作时代考『论秦祠白帝有三畤』节(二十) 钱穆 635
二六八 论秦畤及周官书(二十·四·二十一) 胡适 636
二六九 论今古学书(十九·十二·二十二) 刘节 639
二七○ 与颉刚论五行说的起源(二十·一) 范文澜 640
二七一 写在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之后(二十·五) 陈槃 649
二七二 五行说起源的讨论(二十三·十·六) 童书业 660
二七三 儒家和五行的关系(二十·三) 除文珊 669
一 五行与儒家思想共同孕育时期 670
二 五行与儒家分途发展时期 673
三 五行与儒家糅杂时期 681
四 儒家五行化而五行更另在思想史上继续占有重要位置时期 703
二七四 思孟五行考(二十·一——二) 谭戒甫 704
二七五 田骈和?衍(二十二·十二·三) 谢扶雅 728
一 绪说 728
1.所谓道家 728
2.齐的稷下 730
二 田骈——齐一派 731
1.生平及其学说之基本观念 731
2.齐一哲学的渊源 732
三 ?衍——阴阳派 738
1.生平及其学说之基本观念 738
2.?衍的名学方法 739
3.阴阳学的历史观 741
四 馀论 743
(附)?衍是道家而非儒家辨 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