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中国犯罪原因研究综述
  • 作 者:曹子丹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62008388
  • 标注页数:741 页
  • PDF页数:76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767 ≥74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录 1

上编 3

犯罪原因的一般原理 3

一、犯罪原因研究概述 3

(一)犯罪原因研究的意义 3

(二)犯罪原因研究的方法论 7

(三)犯罪原因研究的理论前提与基本原则 11

(四)犯罪的概念及有类范畴 15

(五)犯罪原因的概念及直关范畴 25

(六)犯罪原因的分类 36

(七)犯罪原因体系及其结构层次 42

二、犯罪本源 62

(一)对犯罪本源含义的理解 62

(二)关于犯罪本源的几种理论观点 66

三、社会主义社会犯罪的原因 90

(一)阶级斗争与犯罪 90

(二)社会制度与犯罪 95

(三)社会主义社会产生犯罪的根源 104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犯罪原因 114

(五)新时期犯罪现象增长的原因 122

(六)经济发展与犯罪的关系 144

(七)商品经济与犯罪的关系 157

四、个体犯罪的原因 168

(一)个体犯罪行为的原因 169

(二)犯罪心理的形成原因 187

五、犯罪的自然原因 203

(一)犯罪自然原因的概念与特性 203

(二)地理环境与犯罪 206

(三)气象环境与犯罪 214

(四)时间环境与犯罪 221

(五)关于犯罪的季节性 225

中编 231

犯罪原因的类型研究 231

六、犯罪原因类型研究之一——按犯罪性质划分 231

(一)反革命犯罪原因 231

(二)经济犯罪原因 236

(三)暴力犯罪原因 256

(四)智能犯罪原因 270

(五)性犯罪原因 278

(六)毒品犯罪、拐卖人口犯罪、盗掘古墓葬犯罪、流窜犯罪、车匪路霸犯罪的原因 288

(一)青少年犯罪原因 300

七、犯罪原因类型研究之二——按犯罪者年龄划分 300

(二)老年犯罪原因 310

八、犯罪原因类型研究之三——按犯罪者性别划分 315

(一)女性犯罪原因 315

(二)男性犯罪原因 328

九、犯罪原因类型研究之四——按犯罪组织形式划分 328

(一)群体犯罪原因 328

(二)团伙犯罪原因 334

(三)集群犯罪原因 343

(四)黑社会犯罪原因 346

十、犯罪原因类型研究之五——按犯罪者犯罪经历划分 350

(一)狱内犯罪原因 350

(二)脱逃犯罪原因 357

(三)释放后重新犯罪原因 360

(四)累犯、惯犯犯罪原因 373

十一、犯罪原因类型研究之六——按犯罪者身份划分 376

(一)个体户犯罪原因 376

(二)青工犯罪原因 378

(三)大学生犯罪原因 380

(四)干部子女犯罪原因 390

(五)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原因 393

(六)军人犯罪原因 399

十二、犯罪原因类型研究之七——按犯罪心理态度划分 410

(一)激情犯罪原因 410

(二)无意识犯罪原因 412

(三)过失犯罪原因 416

十三、犯罪原因类型研究之八——按犯罪地域划分 425

(一)农村犯罪原因 425

(二)城市犯罪原因 439

(三)特区和开放地区犯罪原因 450

(四)山区犯罪原因 458

(五)海上犯罪原因 460

下编 465

犯罪原因研究专论 465

十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犯罪原因的论述 465

(一)旧中国犯罪产生的原因 465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犯罪产生的原因 472

(三)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犯罪原因 483

(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的犯罪原因 489

十五、中国历史上的犯罪原因研究 499

(一)夏、商、西周时期有关犯罪原因的观点和学说 499

(二)春秋战国时期有关犯罪原因的观点和学说 502

(三)秦汉时期有关犯罪原因的观点和学说 515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关犯罪原因的观点和学说 520

(五)隋唐时期有关犯罪原因的观点和学说 525

(六)辽宋金元时期有关犯罪原因的观点和学说 528

(七)明清时期有关犯罪原因的观点和学说 533

(八)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和戊戌变法时期有关犯罪原因的观点和学说 538

(九)辛亥革命时期的有关犯罪原因的观点和学说 543

(十)国民党统治时期有关犯罪原因的观点和学说 546

十六、台港澳犯罪原因研究 551

(一)研究犯罪原因的重要性 551

(二)犯罪原因的一般理论 552

(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558

(四)经济犯罪的原因 576

(五)组织犯罪的原因 581

(六)其他类型犯罪的原因 584

(七)台港澳犯罪原因研究的特点 587

十七、外国犯罪原因研究 591

(一)前犯罪学时期的犯罪原因观 592

(二)古典学派时期的犯罪原因观 593

(三)实证学派时期的犯罪原因观 596

(四)当代犯罪学中的犯罪原因研究 602

附录 642

附录一:犯罪原因体系结构图表 642

附录二:新中国犯罪原因论文目录索引 657

(1949年—1992年) 657

附录三:有关犯罪原因的主要专著及教材目录索引 732

(一)中国大陆部分 732

(二)中国台湾部分 737

后记 740

购买PDF格式(1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