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张万选,李晋超,郝石生
- 出 版 社:石油工业部勘探培训中心
- 出版年份:1982
- ISBN:
- 标注页数:71 页
- PDF页数:77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77 ≥7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石油的成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及生油岩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关于石油无机成因假说 1
二、石油有机成因学说 1
第二节 酐酪根热解成油机理 5
一、酐酪根的成份和结构 5
二、酐酪根在沉积物中的分布 5
三、酐酪根的类型 6
四、酐酪根的演化(降解)过程 7
五、石油及天然气生成的主要阶段 10
第三节 生油岩评价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 12
一、生油岩地球化学试验室分析 12
二、生油岩的判别和评价 13
三、有机碳(c%) 14
四、氯仿沥青A 15
五、正烷烃分布 17
六、异构烷烃 19
七、热解色谱 20
八、红外色谱 22
九、镜质体反射率和有机物的颜色 24
十、氨基酸 25
十一、卟啉化合物 26
十二、碳同位素 27
十三、生油岩有机地球化学小结 27
一、油源对比的依据 28
二、油源对比指标的参数选择 28
第四节 油源对比 28
三、油源对比实例概要 30
第二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 31
第一节 石油和天然气的初次运移 31
一、油、气初次运移的物理状态和主要“运载体” 32
二、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 35
三、油、气初次运移的时期 45
四、研究石油初次运移对石油勘探的实际意义 46
第二节 油、气的二次运移 47
一、油、气二次运移时的物理状态和主要动力 47
二、气、油二次运移的主要时期 50
三、气、油二次运移的通道和距离 51
四、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方向 52
一、沥青A或烃类法 57
第三章 生油量及油气远景储量计算方法 57
第一节 体积法 57
二、变量数值组合法计算石油地质储量 58
三、聚集系数法 61
四、体积速度法 61
五、单位产率法 63
第二节 比较法 65
一、比分法 65
二、勘探程度对比法 66
第三节 浓度法 67
一、埃德曼法 67
二、阿雷尼厄斯方程式计算生油量 68
三、根据热解资料计算生油量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