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以群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3
- ISBN:10078·3368
- 标注页数:579 页
- PDF页数:660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660 ≥57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反映急激的事变 3
第一辑 3
致叶新跃同志的信 周扬 7
忆风云 咀霜雪 于伶 8
抗日战争时期的报告文学 9
报告文学为什么会发达起来 33
在雾重庆的永诀 荒煤 36
“抄袭”论和“奉命”论 37
略论接受文学遗产问题 44
胜利的微笑 周而复 46
谈文艺创作上的两个小问题 49
论文艺工作中的迎合倾向 53
坚持演剧的艺术水平 61
以群印象 刘白羽 65
关于戏剧作品中的创作思想问题 68
序 罗荪 71
恩格斯的现实主义论 79
谈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 96
论文学的“轻骑队” 105
漫谈中国电影的“传统” 114
在斗争、竞赛和群众的考验中前进 120
怎样对待古典文学 127
文学的典型性 133
文学的风格和流派 144
文学的语言 156
杂谈历史剧 167
关于如何对待外国文学遗产的几个问题 173
杂谈小戏 183
浅谈新故事 191
论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 195
文艺的真实性 224
作家的世界观 227
“现实”与“题材” 230
创作方法 233
性格的刻画 237
“典型”和“公式化” 240
两种作风 242
探求新形式 244
从“无名”到“有名” 247
写作之前 250
深入生活 255
关于文学的民族形式 259
新现实和新主题 263
“迎合”的一类型 268
文学的“商业性”和“政治性” 271
关于世界观和文艺创作 276
新的起点 279
“罪”不在批评 282
漫谈“戏改” 284
从“不怕片面”说起 287
“题材无差别论”探索 291
“开路”和“挡路” 296
从“后来者居上”说起 301
从怎样学习托尔斯泰谈起 304
第二辑 309
鲁迅前期文艺思想的发展 309
鲁迅的现实主义精神 320
鲁迅在创作实践上的典型化的特点 328
鲁迅对待文学遗产的态度 338
鲁迅对待文艺批评的态度 346
鲁迅热爱文艺的新芽 354
论鲁迅小说的特色 359
且战斗、且前进中的鲁迅 369
鲁迅谈电影 393
论鲁迅的杂文 396
六年来的文艺界 404
新文学的成果 412
艾明之的小说《狼窟》序 415
“五四”文学革命的思想领导 418
“五四”文学革命的光辉传统 433
党的建立促进了新文学运动的发展 444
《论茅盾四十年的文学道路》序 463
以艰难的岁月里 467
谈电影艺术的人物描写 473
影片《母亲》的艺术特点 481
杂谈电影《家》 486
第三辑 493
忆鲁迅先生 493
记鲁迅先生的死! 499
茅盾先生生活点滴 502
高尔基与青年作者 505
高尔基的道路 514
李大钊和鲁迅 521
“左联”时期作家和工人的联系 526
从《十字街头》想起的 530
《文艺阵地》杂忆 534
漫谈出版界 542
艺文漫笔 546
托尔斯泰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 549
杂谈艺术的思维 560
编后记 叶子铭 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