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儿童发展pdf电子书下载 > 哲学宗教
儿童发展
  • 作 者:刘国雄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030520241
  • 标注页数:326 页
  • PDF页数:335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35 ≥32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 2

一、儿童发展与心理发展 2

二、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问题 6

(一)遗传与环境 6

(二)主动性与被动性 9

(三)阶段性与连续性 10

(四)领域特殊性与普遍性 13

(五)关键期与优先习得领域 14

三、儿童发展研究的任务和领域 15

四、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18

第二节 认知发展理论 20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1

(一)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21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23

(三)皮亚杰理论的影响 28

二、对皮亚杰理论的后期修缮 29

(一)英海尔德的自然主义发展观 29

(二)布鲁纳的表征发展观 32

(三)认知发展的第五阶段 33

三、信息加工的发展观 34

(一)帕斯科尔-莱昂的注意潜能说 36

(二)凯斯的信息加工阶段论 37

(三)西格勒的策略选择模型 39

(四)认知复杂性理论 41

(五)卡米洛夫-史密斯的表征重述模型 43

(六)鲍尔士关于智力毕生发展的双成分模型 45

四、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观 47

(一)高级心理机能发生的社会文化—历史观 48

(二)维果斯基对心理发展过程的论述 50

(三)维果斯基对发展与教育的论述 51

五、有关言语获得和发展的理论 52

(一)强调后天学习的理论 53

(二)强调先天遗传素质的理论 54

(三)建构语法理论 56

第三节 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理论 58

一、精神分析理论 59

(一)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论 59

(二)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阶段论 62

二、行为主义的发展观 66

(一)条件反射学说 66

(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68

三、认知发展的观点 71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观 71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 75

(三)社会领域理论 77

(四)关于心理理论发展的理论 83

四、积极心理学的发展观 88

(一)亲社会发展理论 90

(二)发展资源理论 93

五、生物学的发展观 95

(一)习性学的发展观 95

(二)发展心理生物学 97

六、生态学的发展观 98

(一)人类发展的生物生态学模型 99

(二)人—环境的整体交互作用模型 101

第二章 发展研究的方法 103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类型 104

一、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 104

二、大样本研究范式和小样本研究范式 106

三、实验研究设计和相关研究设计 109

(一)实验研究设计 111

(二)相关研究设计 112

第二节 发展研究设计的类型 116

一、横断研究 117

二、纵向研究 118

三、群组序列设计 119

四、交叉滞后设计 121

五、微观发生设计 123

第三节 发展研究的过程 124

一、问题提出 126

二、制定研究方案 127

三、分析数据资料,概括主要结果 129

四、深度分析主要结果,回应问题提出 130

五、得出结论 131

第四节 发展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 132

一、行为观察法 133

(一)实验观察 133

(二)自然观察 134

二、心理测量技术 135

(一)测验法 137

(二)访谈法 147

(三)问卷法与社会测量技术 152

三、生理测量技术 155

(一)传统的方法 155

(二)电生理技术 157

四、其他方法 159

(一)文献研究与元分析 159

(二)博弈和计算机模拟 160

(三)叙事研究与民族志 161

第三章 认知发展研究 165

第一节 低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166

一、感知动作(绘画)的发展 166

二、符号与表征发展 174

三、注意的发展 179

四、记忆的发展 181

第二节 言语发展 185

一、言语(语音)的发生 186

二、语义的发展与双语 188

三、语法的发展 191

四、语用和语篇理解 192

五、幼儿的自我言语 195

第三节 概念获得 197

一、空间概念与守恒 197

二、时间概念与运动 201

三、数概念与运算 204

四、类别概念 206

五、因果概念与生物概念 209

第四节 推理与问题解决 212

一、推理的早期发生 213

二、逻辑推理的发展 216

三、问题解决 218

四、创造力 221

第五节 智力发展 225

一、智力与智力测验 226

二、智力的发展与稳定性 231

第四章 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研究 235

第一节 社会化与社会认知 236

一、社会化 236

二、性别化 240

三、观点采择与元认知 245

四、心理理论 250

第二节 情绪发展与气质 255

一、情绪的早期发生 255

二、情绪能力的发展 259

三、气质的稳定性与发展 262

第三节 亲子互动与依恋 265

一、父母卷入度与教养方式 265

二、儿童的依恋行为 269

三、亲子互动有关的中介与调节 273

第四节 同伴经历与社会适应 276

一、同伴交往的发展 276

二、同伴关系的发展 278

三、同伴群体的形成 282

第五节 道德与亲社会发展 285

一、道德发展 286

二、亲社会发展 291

第六节 人格发展 295

一、自我的发展 296

(一)自我认知的发展 296

(二)自尊的发展 299

(三)自我控制 301

二、人格特质的发展 303

参考文献 309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