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中国电影产业史
  • 作 者:沈芸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106023795
  • 标注页数:237 页
  • PDF页数:246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46 ≥23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前言 1

第一章 电影萌芽期的商业活动(1896-1922) 5

一、晚清娱乐业中的影戏 6

二、电影传入中国,放映及影院 7

三、从“被拍”到“自己拍”——《定军山》的诞生 15

四、外商投资和制片业的初起 18

五、“商务”活动影戏(片)部与中资的独立制片公司 23

六、外资院线及电影市场的初现 27

第二章 私营电影公司的兴起和竞争(1922-1930) 33

一、资本环境与行业准备 34

二、明星影片公司的应运而生 36

三、“大中华百合”与“天一” 40

四、形形色色的中小公司 44

五、无序竞争及新的院线格局 49

第三章 电影产业的规模化进程(1930-1937) 57

一、罗明佑和联华影业公司 58

二、无声片与有声片的共存 62

三、三大公司的荣辱兴衰 66

四、其他各公司的出现与发展 75

五、放映市场中的外片和国片 77

第四章 抗战时期的电影业(1937-1945) 83

一、老影业的消退和复杂的“孤岛” 84

二、沦陷区的日伪影业 90

三、影业的迁移:“中制”、“中电”和“西北” 94

四、根据地的延安电影团 104

第五章 战后电影业的复兴(1945-1949) 107

一、战后电影产业的接收 108

二、国民党官营:“中电”一、二、三厂及其他 112

三、私营影业的再兴起 115

1.吴性栽与“文华影业公司” 116

2.柳氏兄弟的“国泰”、“大同”影业公司 121

3.昆仑影业公司 123

4.独立制片的小公司们 126

四、以上海为主的放映市场 127

第六章 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创建(1949-1957) 133

一、国家电影事业管理局的筹建 134

二、国家电影制片厂的建立 137

三、私营影业的改造与公私合营 143

四、初步形成的产、供、销一体制 150

五、国有体制的深入和“一五”计划 154

第七章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电影产业(1957-1965) 161

一、“舍饭寺会议”和反右运动 162

二、“大跃进”的过热和浮夸 168

三、1959年“十年献礼”的高潮 172

四、复杂多变的60年代 176

五、“十七年”电影的经济效益 180

第八章 “十年”的劫难及复苏(1965-1978) 187

一、“文化部整风”后电影政策的调整 188

二、“文革”中的电影经济 191

三、1976年后的复苏 195

第九章 新时期的体制改革(1978-1993) 199

一、产业的痼疾和利益之争 200

二、“大而全”、“小而全”和省办厂 205

三、放映网的改善和建设 208

四、弊端、冲突,改革的必然 211

五、1993年的突破 216

第十章 走向市场走向多元(1993-2004) 219

一、市场的方向与院线制 220

二、国有企业的集团化 223

三、民营公司的崛起 225

四、境外资金的进入 226

参考书目 231

后记 233

编者说明 237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