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徐中玉主编;方正耀著
- 出 版 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61742347
- 标注页数:336 页
- PDF页数:362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62 ≥33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特点问题(代序) (郭豫适) 1
绪论 1
目录总序(徐中玉) 1
第一编 小说批评的萌发时期(先秦至宋元)概说 3
第一章 朦胧的小说观念 5
第一节 “小说”概念及其内涵 5
第二节 早期的小说分类 11
第三节 小说与史传的关系 19
第一节 幻奇理论的产生 26
第二章 幻奇理论的产生 26
第二节 幻奇理论的内容 31
第三节 志怪小说的褒贬 38
第三章 实录理论的形成 44
第一节 实录理论的思想基础 44
第二节 实录理论的不同内涵 48
第三节 实录理论的统一原则 53
第四章 小说功能的发现 58
第一节 史鉴功能的归属 58
第二节 文学功能的归属 62
第三节 小说功能的发现 66
第二编 小说批评的形成时期(明代)概说 75
第一章 小说观的形成 78
第一节 小说的特性 78
第二节 小说的价值 84
第三节 小说的流变 89
第二章 小说传道的倡导 94
第一节 小说传道的社会氛围 94
第二节 传道理论的主要内容 99
第三节 传道理论的合理内核 105
第三章 虚实理论的探讨 111
第一节 幻奇理论的变化 111
第二节 实录观念的突破 116
第三节 虚实关系的阐发 119
第四章 写实理论的崛起 126
第一节 实录与写实 126
第二节 小说与生活 132
第三节 典型论的萌发 137
第三编 小说批评的发展时期(清代)概说 147
第一节 传道理论的变化 150
第一章 小说观的分歧 150
第二节 虚实理论的发展 158
第三节 小说价值的评估 164
第二章 世情说的贡献 170
第一节 世情说的萌发 170
第二节 世情说的主要内容 176
第三节 世情说的进步意义 184
第一节 人物性格化的理论 190
第三章 典型论的产生 190
第二节 性格化理论的变化 196
第三节 典型化理论的构成 202
第四章 文法和语言艺术 212
第一节 文法的基本内容 212
第二节 文法与人物塑造 219
第三节 语言艺术的评点 227
第四编 小说批评的繁荣时期(晚清)概说 237
第一节 功利主义的小说观 241
第一章 小说观的突破 241
第二节 反功利的小说观 251
第三节 小说特性的认识 259
第二章 创作规律的探寻 267
第一节 小说与生活 267
第二节 虚构与真实 274
第三节 写实与理想 279
第三章 小说史论的发唱 286
第一节 历史小说的新论 286
第二节 古代名著的重评 292
第三节 小说史的研究 298
第四章 小说变革的研讨 306
第一节 中西小说的比较 306
第二节 小说改良的主张 313
第三节 艺术形式的探讨 319
结束语 326
主要参考书目 330
后记 333
再版后记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