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文学语言学pdf电子书下载 > 文学
文学语言学
  • 作 者:李荣启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010050007
  • 标注页数:378 页
  • PDF页数:412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12 ≥37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录 1

序 1

导论 1

第一章 文学语言观念 1

一、20世纪西方语言论文论派的文学语言观念 1

(一)俄国形式主义对文学语言的阐发 3

(二)英美新批评派的文学语言分析 9

(三)现代结构主义对文学语言观念的拓展 16

二、百年中国文学语言观念的演进 23

(一)以文言为根本到以白话为正宗 24

(二)由大众化走向多元化的语言形态 28

(三)从载体论到本体论的观念转变 33

(四)全面认识汉语的特性,确立“创造汉语言文学”的观念 38

三、新潮作家对文学语言的探索与实践 40

(一)在对汉语形式美的发掘中,凸现作家鲜明的审美个性与情调 41

(二)创造性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表达独特的情感体验 45

(三)通过“反常化”表现手法,追求陌生化的审美效果 49

第二章 文学语言的性质 58

一、符号·语言·文化 58

二、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 64

(一)艺术情感、意象的语符化之难 73

三、文学语言与艺术表现 73

(二)审美意象语符化的途径 78

四、文学语言与其他艺术语言 99

第三章 文学语言的结构与特征 108

一、文学语言的文本结构 108

(一)语言符号层 112

(二)文学形象层 120

(三)审美意蕴层 122

二、文学语言的表层特征 125

(一)形象性 125

(二)情意性 129

(三)多样性 132

(四)音乐性 136

三、文学语言的深层特征 138

(一)情境性 138

(二)变异性 141

(三)暗示性 145

(四)独创性 149

第四章 文学语言的类型 154

一、叙事性文学语言 155

(一)叙述者及叙述者语言 157

(二)叙事的策略 166

(三)人物语言的表达形式与特点 175

二、抒情性文学语言 181

(一)文学与抒情 181

(二)文学抒情的语言表达方式 185

(三)文学抒情的语言策略 192

三、影剧性文学语言 201

(一)影剧性文学语言的形态 203

(二)影剧性文学语言的主要特点 211

一、文学语言的节奏美 220

第五章 文学语言的形式美 220

(一)节奏的概念及其特性 221

(二)文学语言节奏的主要构成要素 224

(三)文学语言节奏的审美作用 232

二、文学语言的色彩美 235

(一)色彩语言的表现性 236

(二)色彩语言的符号象征性和情感象征性 240

(三)色彩词的言语义的成因 247

三、文学语言的造型美 252

(一)汉文字的图像感和形象性 253

(二)文学作品的外在造型美 255

一、文学风格的语言特质 268

第六章 文学语言的风格 268

二、文学语言风格的类型 277

(一)风格的分类 277

(二)文学语言风格的类型 280

三、文学语言风格的成因 305

(一)形成语言风格的主观因素 305

(二)形成语言风格的客观因素 314

第七章 文学语言的接受 323

一、文本对象与接受主体 324

(一)文本对象的特点 324

(二)文学审美中的接受主体 331

二、文学语言接受的心理机制 340

(一)感觉知觉与话语接受 341

(二)想象联想与话语接受 345

(三)情感体验与话语接受 350

(四)理解领悟与话语接受 355

三、文学语言接受的特征 360

(一)有限与无限 360

(二)正读与误读 363

(三)可言与不可言 366

主要参考文献 370

后记 377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