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教程
  • 作 者: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德育研究所组编;宇文利,秦维红等著
  • 出 版 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6281813
  • 标注页数:193 页
  • PDF页数:20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07 ≥19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序一 黄楠森 1

序二 人才规格与社会主义荣辱观 王登峰 1

导论 用社会主义道德观统率荣辱观 1

目录 1

第一章 荣辱观概论 16

第一节 什么是荣辱观 16

一、何谓荣辱 16

二、荣和辱的关系 19

三、荣辱观的含义 21

一、普遍性与特殊性 23

第二节 荣辱观的基本特征 23

二、稳定性与变动性 25

三、规范性与非强制性 27

四、实践性与层次性 28

五、民族性与社会性 29

第三节 荣辱观的主要功能 31

一、评价功能 31

二、调节功能 32

三、教育功能 34

第四节 荣辱观的类型 35

一、原始社会的荣辱观 36

二、奴隶社会的荣辱观 37

三、封建社会的荣辱观 39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荣辱观 40

五、社会主义社会的荣辱观 42

第二章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 45

第一节 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46

一、时代的荣辱牵引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46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时代进步的潮流 48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和组成部分 49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50

第二节 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实践基础 52

一、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贡献 53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论进程 57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实践经验 59

第三节 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现实依据 62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62

二、道德价值观的复杂化和多元化 65

三、青少年荣辱颠倒的问题不容忽视 67

第一节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特点 70

一、提出了具体而适当的价值评判标准 70

第三章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70

二、现实针对性强,时代特点突出 71

三、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的层次性 73

第二节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上) 75

一、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75

二、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80

三、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89

四、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92

第三节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下) 99

五、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99

六、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105

七、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109

八、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114

第四章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 118

第一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集中体现 118

一、荣辱观反映了道德关系中最本质、最一般的方面 118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本质 121

第二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外在表现 123

一、荣辱观的本质是价值判断 123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125

一、荣辱观是人生观的具体体现 128

第三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人生观的具体体现 128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人生观的生动体现 130

第五章 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136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荣辱观问题的主要表现和社会成因 137

一、当代大学生荣辱观问题的主要表现 137

二、当代大学生荣辱观问题的社会成因 142

第二节 大学生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意义 146

一、大学生成长为全面健康发展的人的需要 147

二、大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需要 150

第三节 大学生荣辱观的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道德标准 152

一、大学生的荣辱观应具有社会主义本质 153

二、大学生的荣辱观应坚持社会主义道德标准 157

第四节 大学生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根本途径 162

一、坚定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 163

二、明确人生奋斗的价值和目标 166

三、在投身社会实践中知晓和趋避荣耻 171

四、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174

结语 在“两个全过程”中抓好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181

后记 185

策划后记(代跋) 引导大学生培植以“八荣八耻”为灵魂的自主人格 谢龙 187

参考文献 189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