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光合作用的遗传与育种
  • 作 者:刘振业,刘贞琦编著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16115·334
  • 标注页数:352 页
  • PDF页数:362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62 ≥35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作物的光合作用 1

一、叶绿体 1

(一)叶绿体的结构 2

(二)光合色素 4

二、光合作用的化学过程 7

(一)光反应 8

(二)暗反应 10

三、光呼吸 17

(一)光呼吸代谢途径的特点 17

(二)外界环境条件对光呼吸的影响 20

(三)光呼吸的意义 23

四、影响光合作用的因子 24

(一)光照强度 25

(二)温度 31

(三)CO2浓度 35

(四)水分 40

(五)氧浓度 43

(六)叶绿索含量 45

(七)叶龄和叶位 52

第二章 作物的产量潜力和光能利用率 58

一、作物的产量与阳光 59

二、作物对光能的吸收 63

(一)单叶对光的吸收、反射和透射 64

(二)作物群体对光的吸收、反射和透射 67

三、群体内的光照及群体光合作用 68

(一)什么是作物群体 68

(二)群体内的光分布 68

(三)群体内的光照与群体光合作用的关系 70

四、作物的光能利用率 73

五、作物的产量潜力 77

(一)量子能量 78

(二)光能转化率 79

(三)光能利用率的理论值 80

(四)作物的产量潜力 81

六、最高理论产量的估算 83

(一)按全生育期的太阳辐射能估算法 84

(二)按产量形成期的太阳辐射能估算法 86

(三)简便估算法 91

(四)按理论光能利用率估算法 94

七、选育高光效品种是提高产量的新途径 97

第三章 光合作用的遗传控制 102

一、品种和个体间光合速率差异的稳定性 103

二、叶绿体形成的遗传控制 105

三、叶绿体的变异与光合速率 110

四、杂种后代光合速率的遗传控制 112

(一)F1光合速率的杂种优势 112

(二)正反交对F1光合速率的影响 120

(三)F2以后光合速率的遗传 124

五、叶绿素含量的遗传控制 135

(一)品种和个体间叶绿素含量的差异 135

(二)杂种后代叶绿素含量的遗传 136

第四章 光合作用和作物育种 147

一、良种和育种 148

(一)作物育种学的概念 148

(二)良种的辩证性 148

(一)作物育种学的产生 156

(二)作物育种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156

二、作物育种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156

三、作物高光效育种的形成和发展 163

四、作物高光效育种的概念和途径 167

(一)高光效育种的概念 167

(二)高光效育种的途径 167

第五章 高光效株型结构 169

一、叶片的性状与遗传 169

(一)叶片性状与光能利用 170

(二)叶片性状的遗传 216

二、高光效株型结构 224

(一)分蘖性状 224

(二)茎秆高度 226

(三)株型结构 231

(四)性状的相关 243

三、高光效株型结构的概念 244

第六章 高光效生理功能 250

一、作物产量的形成与CO2 251

二、高光效生理功能与育种 257

(一)光呼吸原理与育种 258

(二)CO2补偿点与光合速率 260

(三)作物的CO2固定途径与育种 261

(四)关于C3和C4作物的分类与演化 264

(五)C3和C4作物的解剖构造与生理功能 273

三、高光效功能的鉴定与筛选 298

(一)叶质重 299

(二)叶厚度和含氮量 301

(三)单叶面积 303

(四)叶绿素含量 304

(五)气孔的大小和密度 307

(六)叶片和茎秆的生理功能期 312

第七章 前景与展望 317

一、现状与问题 317

(一)光合作用和作物产量的形成 320

(二)关于高光效育种的程序探讨 327

二、前景与展望 330

参考文献 339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