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一维铜锌铝合金纳米材料
  • 作 者:陈泉水著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2581987
  • 标注页数:224 页
  • PDF页数:236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36 ≥22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1章 绪论 1

1.1 固体“类流态”的发展史 1

1.1.1 确认固体“类流态”现象的客观存在(1989—1993) 2

1.1.2 深入认识固体“类流态”现象(1993—1998) 2

1.1.3 阐明“类流态”基本特征及其运动机理(1998—2001) 10

1.1.4 “类流态”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2001—至今) 13

1.2 固体“类流态”的重要性 16

参考文献 17

第2章 固体“类流态”的基本性能 21

2.1 引言 21

2.2 材料与实验 22

2.2.1 材料的成分设计 22

2.2.2 试样的制备 26

2.2.3 设备与方法 28

2.3 固体“类流态”基本性能分析 29

2.3.1 “类流态”胞区的金相显微分析 29

2.3.2 “类流态”胞区的扫描电镜分析 35

2.3.3 “类流态”胞区的透射电镜分析 35

2.3.4 “类流态”胞区的原子力显微镜分析 41

2.3.5 “类流态”胞区的X射线衍射分析 42

2.3.6 膨胀曲线与差热曲线分析 47

2.4 外场对“类流态”胞区响应特征的影响 49

2.4.1 电场对“类流态”胞区响应特征的影响 49

2.4.2 磁场对“类流态”胞区的影响 55

2.4.3 分形维数测定 60

2.5 小结 61

参考文献 64

3.1 引言 66

第3章 纳米科技与纳米材料 66

3.2 纳米材料的基本物理特性 67

3.2.1 量子尺寸效应 68

3.2.2 小尺寸效应 68

3.2.3 表面与界面效应 68

3.2.4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69

3.3 纳米科技与纳米材料的研究动态 69

3.3.1 纳米科技的研究内涵 69

3.3.2 纳米材料的研究动向 70

3.4 一维纳米结构材料的研究现状 73

3.4.1 碳纳米管 73

3.4.2 非碳准一维纳米结构 79

3.4.3 非碳纳米管的制备 79

3.4.4 非碳纳米线的制备 83

3.4.5 同轴纳米电缆和准一维纳米异质结 89

3.5 准一维纳米结构材料的生长机理 91

3.5.1 气-液-固(VLS)生长机制 91

3.5.2 气-固(VS)生长机制 92

3.5.3 催化剂诱导一维材料的生长 93

3.6 准一维纳米结构材料的研究动向 93

参考文献 95

第4章 纳米材料的表征 101

4.1 引言 101

4.2 X射线衍射分析 102

4.2.1 布拉格定律与多晶衍射原理 103

4.2.2 X射线衍射仪的构造 106

4.2.3 X射线物相分析 109

4.2.4 纳米微粒衍射特征 115

4.3 扫描电镜显微镜分析 116

4.3.2 电子与固体试样的交互作用 117

4.3.1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构造 117

4.3.3 扫描电镜成像原理及成像衬度特点 120

4.3.4 扫描电镜的主要特点 123

4.3.5 场发射SEM及低真空SEM 125

4.3.6 扫描电镜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126

4.4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134

4.4.1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构造 135

4.4.2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主要性能指标 139

4.4.3 透射电子显微镜试样制备 141

4.4.4 透射电镜像的衬度 142

4.4.5 透射电镜的应用 143

4.5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 144

4.5.2 X射线能谱仪(EDS) 145

4.5.1 电子探针(EPMA)分析 145

4.5.3 X射线波谱仪(WDS) 150

4.5.4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的应用 151

参考文献 152

第5章 一维Cu-Zn-Al合金纳米结构 155

5.1 引言 155

5.2 Cu-Zn-Al合金纳米管 156

5.2.1 酸处理对Cu-Zn-Al合金纳米管形成的影响 157

5.2.2 闭口Cu-Zn-Al合金纳米管 160

5.2.3 开口Cu-Zn-Al合金纳米管 167

5.3 Cu-Zn-Al合金纳米线 174

5.3.1 Cu-Zn-Al合金纳米线的形貌分析 174

5.3.2 典型的Cu-Zn-Al合金纳米线 176

5.3.4 Cu-Zn-Al合金纳米线的成分分析 177

5.3.3 Cu-Zn-Al合金纳米线的结构分析 177

5.3.5 Cu-Zn Al合金纳米线的生长机制 179

5.4 Cu-Zn-Al合金纳米颗粒 181

5.4.1 Cu-Zn-Al合金纳米颗粒的形态分析 182

5.4.2 Cu-Zn-Al合金纳米颗粒的结构分析 182

5.4.3 Cu-Zn-Al合金纳米颗粒的成分分析 184

5.5 一维Cu-Zn-Al合金纳米分叉结构 186

5.5.1 一维合金纳米分叉结构的形态分析 187

5.5.2 一维合金纳米分叉结构的成分分析 188

5.5.3 一维合金纳米分叉结构的生长机制 190

5.6 小结 192

参考文献 194

第6章 合金基体上生长硅碳纳米结构的探索 199

6.1 引言 199

6.2.1 硅纳米线 200

6.2 硅纳米结构材料 200

6.2.2 含硅化合物一维纳米材料 203

6.2.3 一种新颖的硅纳米结构 207

6.3 碳纳米结构材料 212

6.3.1 一维碳纳米结构的形貌分析 212

6.3.2 典型的一维碳纳米结构 212

6.3.3 一维碳纳米材料的结构分析 213

6.3.4 一维碳纳米结构的成分分析 213

6.3.5 碳一维纳米结构的生长机制探讨 215

6.4 小结 217

参考文献 217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220

7.1 结论 220

7.2 展望 223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