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公司治理:理论与经验研究
  • 作 者:杨瑞龙主编;泽维尔·维夫斯编;郑江淮,李鹏飞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300067840
  • 标注页数:254 页
  • PDF页数:273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73 ≥25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1.公司治理是否至关重要? 1

1.1 导论 1

1.2 公司治理体制概述 3

1.3 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 4

1.3.1 提供激励 5

1.3.2 监督和控制 6

1.3.3 董事会 6

1.3.4 大股东 7

1.3.5 大债权人 8

1.3.6 公司控制权市场 8

1.4 对标准观点的批评 9

1.4.1 竞争的作用 10

1.4.2 公司治理的政治经济学观点 11

1.5 新观点和最近的研究成果 12

1.5.1 公司治理、增长和绩效 12

1.5.2 风险资本的作用 13

1.5.3 新型公司中的人力资本与控制权 13

1.6 结论 14

2.公司治理与竞争 24

2.1 导论 24

2.2 对企业的不同界定 26

2.2.1 公司的法律界定 27

2.2.2 管制性约束与股票所有权模式 31

2.2.3 治理机制 37

2.2.4 实际上究竟是谁在控制公司? 50

2.2.5 非营利性组织和互助组织 53

2.3 竞争的作用 57

2.3.1 管理者懈怠 57

2.3.2 竞争作为一种控制机制的有效性 62

2.4 演化分析方法 63

2.5 市场竞争:一个寓言 68

2.5.1 均衡 69

2.5.2 最优条件 70

2.5.3 学习与演化 72

2.5.4 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竞争 75

2.6 结论性评价 77

评论1 89

评论2 95

3.公司金融与公司控制的经济学和政治学分析 100

3.1 导论 100

3.2 公司金融与公司控制 105

3.2.1 为了融资公司会交出控制权吗? 105

3.2.2 为了获得贷款公司会将控制权让渡给银行吗? 108

3.2.3 为了融资公司就让渡控制权的承诺可信吗? 111

3.3 管理层自治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115

3.3.1 外部控制的缺失会导致投资不足吗? 115

3.3.2 结构调整和投资的资金分配 118

3.3.3 自由现金流的代理成本:有没有?是什么? 120

3.4.1 利益相关者与在职管理层的天然联合 123

3.4 公司控制的政治学 123

3.4.2 公司控制与银行:进一步考察 126

3.4.3 公司部门与政治体制的互动 128

评论 136

4.金融体系如何影响经济绩效? 140

4.1 导论 140

4.2 金融体系、公司体制与经济绩效 143

4.3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147

4.4 金融体系、公司体制和各种经济活动类型:理论分析 150

4.4.1 金融体系 150

4.4.2 公司所有权与控制 153

4.5 金融体系、公司体制和各种经济活动类型:经验证据 155

4.6 结论 159

评论1 164

评论2 171

5.硅谷模式的信息与治理 174

5.1 硅谷模式的实际背景 176

5.2 硅谷模式中信息的系统性特征 180

5.2.1 对几种研究与开发组织的比较分析 180

5.2.2 风险资本协调下的信息封闭模式中信息系统效果的比较分析 183

5.3 创新过程中的锦标赛式治理 186

5.3.1 阶段性博弈的结构 187

5.3.2 锦标赛式治理机制的激励作用 190

5.4 对风险资本治理机制的进一步制度性分析 192

5.4.1 风险投资家的市场声誉和俱乐部规范 192

5.4.2 企业家的内生性风险承担特性 193

5.4.3 风险资本的治理机制与流动的工程师市场之间的互补性 194

5.5 结论 194

评论 198

6.新型企业的治理 204

6.1 企业如何区别于市场 206

6.1.1 权力的经济学定义 206

6.1.2 权力的配置为什么非常重要? 208

6.2 伯利-米恩斯时代的传统公司 209

6.3 变化和发生变化的原因 212

6.3.1 一个例子:金融部门 212

6.3.2 更一般的情况 214

6.4.1 互补性 216

6.4 人力资本组织中的权力 216

6.4.2 对使用权的控制 217

6.4.3 为什么使用权是有价值的? 219

6.4.4 新型企业的显著特征 220

6.4.5 兼并与收购 221

6.5 企业治理的结果 222

6.5.1 新型企业的旧治理 222

6.5.2 保护企业的完整性 223

6.5.3 激励员工 224

6.6 结论 225

评论1 229

评论2 231

索引 237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