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连带债务研究  以德国法为主要考察对象
  • 作 者:张定军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0490463
  • 标注页数:371 页
  • PDF页数:380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80 ≥37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言 1

一 问题的提出 1

二 关于本书研究范围和术语使用的说明 3

三 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5

第一章 德国连带债务制度的历史基础与基本规定 8

第一节 罗马法上的连带债务 8

一 罗马法上连带之债的语源学考察 9

二 罗马法上连带之债的发生原因 13

三 罗马法上连带之债的效力 23

四 共同连带之债的实践意义 29

五 连带之债的追偿问题 32

六 罗马法上连带债务制度隐含的问题 37

第二节 德国普通法上连带债务的主要问题 41

一 共同连带与单纯连带之债的区别 42

二 连带债务人之间的追偿问题 45

三 单一理论和复数理论 47

第三节《德国民法典》的基本规定 54

一《德国民法典》关于多数人之债的基本结构 54

二《德国民法典》对德国普通法上三个问题的回应 60

三《德国民法典》中产生的新问题 61

小结 69

第二章 对附加要件的探寻:连带债务成立要件理论研究(一) 72

第一节 债务原因同一性理论 73

一 债务原因同一性理论的提出及其基本含义 73

二Eisele的阐释面临的困境 76

三 学界对Eisele观点的态度 78

四 帝国法院对“债务原因同一性”的态度 79

第二节 目的共同说 81

一Klingmuller的主观目的共同说 82

二 法律的目的共同说 84

三 客观目的共同说 87

四 德国法院对目的共同理论的运用 91

五 德国学术界对目的共同理论的态度 95

第三节 相互清偿共同和相互履行共同说 97

一 相互清偿共同说 98

二 相互履行共同说 102

第四节 义务的同一层次性理论 110

一“不同层次性”概念的产生及其本初含义 110

二Selb和Esser的同一层次性思想 114

三Larenz的同一层次性理论 116

四 德国法院和学界对同一层次性理论的态度 127

小结 134

第三章 对附加前提的放弃:连带债务成立要件理论(二) 138

第一节 连带债务类型化的几种早期尝试 140

一 第一个出发点:对法律和判例中已确定的连带债务的类型化 140

二 第二个出发点:从连带债务法中剔除“移转案型” 145

三 第三个出发点:从法律规定的具体案型中探求连带债务的特征 148

第二节Ehmann对连带债务本质的阐释及其类型构建 153

一Ehmann对共同清偿的认识(《德国民法典》第422条) 154

二Ehmann对追偿的认识(《德国民法典》第426条) 158

三 连带债务的本质 162

四 单个债的原因作为连带债务关联的基础 172

五Ehmann的类型构建 181

六 学界对Ehmann类型构建的评价 193

第三节 同一给付前提下的排除法 195

一 无法证明《德国民法典》第421条不完备 196

二 给付的同一性作为连带债务的第一个要件 199

三 按份债务和协同债务的排除:连带债务的第二个要件 204

四 对连带债务的“体系化” 207

小结 209

第四章 不真正连带债务:限缩连带债务适用范围的产物 212

第一节 德国不真正连带债务理论的发展史 213

一 不真正连带债务概念的提出 213

二 目的共同作为连带债务与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区分标准 217

三 清偿共同理论与不真正连带债务 221

四 履行共同说与不真正连带债务 226

五 义务的同一层次性与不真正连带债务 229

六 对各种学说的一个小结 231

第二节 依当代德国主流学说确定的不真正连带债务案型 233

一 法定移转案型 235

二 发生移转请求权的案型 237

三 对法定移转或者移转请求权规定的类推适用 240

第三节 对德国当前主流学说的反思 245

一 关于连带债务的法律规定对不真正连带债务不能适用 245

二 关于错误追偿或不公平免责的担心 252

三 同一层次性可否作为界分连带债务与不真正连带债务的标准 255

四 从连带债务的本质看不真正连带债务 261

小结 263

第五章 连带债务发生原因的规定:适用范围的影响因素 265

第一节 不得解释或类推——几种立法模式 265

一 严格限制主义的立法模式 266

二 相对限制主义的立法模式 270

三 宽松主义的立法模式 275

第二节 德国法上依法律行为成立的连带债务 279

一 连带债务协议 279

二 当事人意思表示的解释问题 283

三 广义的请求权内部移转案型 297

第三节 德国依法律规定成立的连带债务 307

一德国法上的连带债务规定 307

二 德国对有关连带债务规定的类推适用 311

小结 315

第六章 连带债务的效力 317

第一节 连带债务人之间的追偿问题 317

一 追偿作为连带债务中的问题 317

二 追偿的前提:债务人之间的份额确定规则 325

三 追偿权的扩张 328

第二节 连带债务中的总括效力和个别效力事项 329

一 总括效力事项和个别效力事项概述 329

二 关于连带债务外部效力的立法例 332

三 关于效力事项规定的几点思考 337

小结 350

结论 352

参考文献 359

后记 370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