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张康之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300227979
- 标注页数:287 页
- PDF页数:294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94 ≥28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1.总体范畴的缘起 1
1.1 庸俗马克思主义的舛误 1
1.2 历史的契机 8
1.3 渴望总体 15
1.4 与20世纪科学思维的契合 20
2.历史的总体 27
2.1 抽象的科学与片面的社会 27
2.2 总体与辩证法 40
2.3 历史的总体性与总体的历史性 53
2.4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67
3.个体的总体 82
3.1 匮乏与异化 82
3.2 个体的总体化 95
3.3 总体化的辩证法 111
3.4 历史的总体化 126
4.否定的总体 138
4.1 “批判理论”与“否定的辩证法” 139
4.2 总体社会中的“单面人” 156
4.3 作为总体革命的“大拒绝” 169
4.4 倡导乌托邦 180
后记 194
附录 199
马克思主义总体观念的形成 199
《博士论文》:自由的总体 200
《德法年鉴》时期:告别理性的总体 20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的总体性 211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总体观念 220
建立在实践观基础上的总体观念 220
对人与社会的总体把握 221
思维出发点的总体性 224
总体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27
《哲学的贫困》中的总体观念 229
理解价值的视角 229
社会的总体性 234
《资本论》中的总体观念 240
扬弃黑格尔的总体观念 240
根据总体的原则从事科学研究 245
研究对象的总体性 249
从“具体的总体”到“思想的总体” 253
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总体性 259
从总体性哲学到和谐社会——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263
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总体观念 263
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哲学的基本内容 266
作为和谐社会哲学基础的总体性 271
论“和谐社会”的基础以及政府的作用 274
“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基础 275
“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基础 277
政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角色 279
政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路径选择 281
主要参考书目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