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中原地区中华古代文明发展史
  • 作 者:吴汝祚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09737361
  • 标注页数:347 页
  • PDF页数:35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58 ≥34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前言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

第二节 遗址分布 2

第三节 聚落布局 3

第四节 各考古学文化之间关系问题的探讨 8

第二章 社会生产 12

第一节 农业生产和家畜、家禽的饲养,渔猎与采集经济 12

第二节 手工业生产 35

第三节 农业与手工业的关系 48

第三章 建筑遗迹 51

第一节 居住房屋的演进和发展 51

第二节 城址 78

第三节 祭坛和其他祭祀遗迹 82

第四节 贮藏食物的窖穴 85

第五节 窑址 89

第六节 凿井技术的发明 93

第七节 其他建筑遗迹 94

第八节 小结 96

第四章 丧葬习俗 100

第一节 裴李岗、老官台等考古学文化时期 101

第二节 仰韶文化时期 108

第三节 河南龙山文化时期 132

第四节 小结——中原地区丧葬的产生及其演变 136

第五章 巫术活动 138

第一节 裴李岗、磁山和老官台等考古学文化时期 138

第二节 仰韶文化时期 143

第三节 河南龙山文化、客省庄第二期文化时期 160

第四节 小结 169

第六章 图腾文化 172

第一节 从考古资料反映的图腾文化 173

第二节 中华文化的图腾神与神的民俗化 182

第三节 中国图腾观念与政治、社会生活的关系 185

第七章 史前艺术、乐器歌舞和装饰品 193

第一节 彩绘艺术 193

第二节 雕塑艺术 201

第三节 乐器与歌舞 208

第四节 装饰品 214

第八章 饮食文化 223

第一节 从茹毛饮血到熟食 223

第二节 食物来源的多样性 225

第三节 烹煮方式、炊器和饮食用器 230

第四节 食物的贮藏和加工 236

第五节 饮食文化与古代文明产生的关系 241

第九章 科学知识的萌发 244

第一节 天文历法知识方面的成就 244

第二节 生物知识的萌芽 248

第三节 数学知识的滋长和度量衡概念的萌发 251

第四节 物理、化学知识的产生和应用 258

第五节 建筑术的产生和发展 263

第六节 医药、卫生、保健知识方面已见端倪 264

第十章 探讨古代文明的产生 272

第一节 古代文明产生的背景 274

第二节 城址的出现 277

第三节 冶铜术的产生 279

第四节 文字的创造 282

第五节 等级社会的形成 285

第六节 礼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87

第十一章 中华古代文明发展期的转型探讨 290

第一节 产生的背景 290

第二节 夏代是中华古代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298

第三节 自商周至秦汉是中华古代文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301

第十二章 中华古代文化的主要特色,中原地区的人们在传承上所发挥的作用 309

第一节 在社会结构上以血缘关系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人们组成的村落 310

第二节 继承原始氏族社会时期的优良传统精神和作风,并加以提高创新 314

第三节“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319

第四节 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 326

第五节 人口的增长,粮食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发展农业生产 329

第六节“人为贵”的人本主义思想的萌发 337

第七节 小结 339

余论 343

后记 347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