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论教育公共性及其保障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论教育公共性及其保障
  • 作 者:张茂聪著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00088626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走向教育公共性(代序) 1

导论 6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6

(一)选题的缘由 6

(二)选题的意义 14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6

(一)国外研究述评 16

(二)国内研究述评 25

三、研究目的、路径与方法 36

(一)研究目的 36

(二)研究内容 37

(三)研究路径 37

(四)研究方法 39

(五)研究规约 40

第一章 教育公共性及其理论基础 41

一、教育公共性的内涵 42

(一)公共性:一个多维广义的概念 42

(二)公益、公正、平等:教育公共性的核心内涵 46

二、教育公共性的理论基础 55

(一)哲学视野中的教育公共性 55

(二)政治与行政学视阈中的教育公共性 59

(三)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公共性 64

(四)经济学理论中的教育公共性 69

第二章 教育公共性:问题与分析 83

一、教育公共性的尴尬 83

(一)教育公共性的消解 83

(二)大众传媒对教育公共性的消极影响 88

(三)教育公共体系内政府与市场的迷乱 97

(四)“二元结构”: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下剪不断的纠葛 103

二、制度与责任的缺失:我国教育公共性的追问 111

(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 111

(二)政府间财政责任模糊,财权与事权不对称 119

(三)区域教师资源流动与配置均衡化难以保障 121

(四)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没有得到较好体现 122

(五)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的失衡,导致公共精神缺失 125

第三章 教育公共性的保障:教育公共服务 129

一、教育公共服务路径选择 129

(一)完善教育公共治理体制,培育公民公共精神 130

(二)把教育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责 133

(三)实现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和供给方式多样化 136

(四)完善教育公共服务的监管和评价体制 137

(五)优先、均衡、效率:政府配置教育公共资源的基本原则 140

二、推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148

(一)教育公平: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核心 149

(二)教育公共服务最低公平: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策略 153

三、重组制度、经费、法律等基本元素,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56

(一)教育投资主体重心上移,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57

(二)明确各级政府权责及其教育投入机制,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总量投入 158

(三)完善城乡协调发展机制,实现教育财权与事权的统一 159

(四)健全教育法律体系,为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法律保障 161

第四章 教育公共性的保障:公共财政 163

一、政府主体:教育公共财政的政府职责担当 163

(一)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163

(二)保证教育领域的公共利益是政府的基础性责任 166

二、建立义务教育公共财政制度 169

(一)建立义务教育的政府间转移支付系统:基于区域财政能力不均衡的必然选择 169

(二)增加灵活性:均衡推进义务教育公共财政政策的必要补充 174

第五章 教育公共性的保障: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责任 180

一、非营利组织在教育中的价值与功用 181

(一)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治理结构中的优势 182

(二)非营利组织力量对教育政策与管理的影响 185

二、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局限及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模式 192

(一)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局限 192

(二)政府——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模式 194

第六章 教育公共性的保障:学校与社区互动 197

一、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形态 197

(一)学校与社区互动意义 198

(二)以社区为本位的社区——学校互动 201

(三)以学校为本位的学校——社区互动 202

二、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路径选择 206

(一)资源整合与运用:学校向社区开放 207

(二)公开化、透明化与条理化的制度保障 209

(三)让学校教育拥有自主性 213

第七章 教育公共性保障:舆论环境与大众公共传媒 217

一、信息时代的大众传媒及其公共性 217

(一)大众传媒及其功能 217

(二)大众传媒的公共性 224

(三)我国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发展特点 235

二、大众传媒公共性对教育公共性的影响 242

(一)大众传媒公共性对教育公共性积极性 243

(二)大众传媒公共性对教育公共性的消极性根源 249

三、教育公共性视域中的大众传媒公共性 254

(一)重建网络媒体交往伦理的核心价值 254

(二)教育公共性主体意识的培养 257

(三)推动大众传媒公共性的良性发展 260

余论 262

主要参考文献 266

后记 281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