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道德是否可以虚拟 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研究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道德是否可以虚拟  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研究
  • 作 者:王贤卿著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309079371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序 道德的自觉 秦绍德 1

导论 1

第一章 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大学生——大学生与网络的亲密接触 9

第一节 网络传播新媒体及其特征 9

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10

二、网络新媒介的基本类型与运用 12

三、网络传播的基本特质 20

第二节 网络传播中的大学生 27

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价值诉求 28

二、大学生网络行为现状与特点 33

第三节 网络传播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44

一、网络开辟了人类社会化的崭新途径 44

二、网络传播对大学生社会化的积极作用 46

三、网络传播对大学生社会化的消极作用 50

第二章 道德是否可以虚拟——行为环境的虚拟性与主体道德的真实性 56

第一节 网络行为的虚拟环境考察 56

一、网络行为依存于赛博空间 57

二、赛博空间的本质与虚拟实在 59

三、赛博空间凸显网络行为特征 61

四、网络行为与现实社会行为的关系 64

第二节 网络行为的主体考察 66

一、网络行为主体的界定 66

二、网络行为主体性特征 68

第三节 网络道德的存在基础与架构 73

一、网络道德存在与否 73

二、网络道德的存在基础——信息权利 74

三、网络空间的道德架构 75

第四节 网络行为主体的道德权利和义务 77

一、网络行为主体的道德权利 78

二、网络行为主体的道德义务 80

第五节 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的关系 83

一、网络道德的内涵与特点 83

二、网络道德与现实社会既有道德的关系 87

第三章 大学生典型网络行为的道德考察(一)——以网络游戏为例 92

第一节 网络游戏及其本源特征 93

一、网络游戏概述 93

二、网络游戏的特征 95

第二节 大学生与网络游戏 98

一、大学生与网络游戏的亲密接触 99

二、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影响 103

三、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成因 109

第三节 大学生网络游戏中的道德失范问题 112

一、玩家对杀(PK):助长暴力倾向 112

二、性别转换(“人妖”,RY):导致人格异化 119

三、“外挂”、“私服”和“代人练级”:网络越轨 125

四、“职业代骂”:污染网络游戏道德环境 130

第四章 大学生典型网络行为的道德考察(二)——以大学校园BBS为例 134

第一节 BBS的由来与特点 134

一、BBS的基本分类 135

二、BBS的功能及传播特点 137

第二节 大学校园BBS的传播特征 141

一、大学校园BBS的主要特点 142

二、大学校园BBS的传播特征 144

第三节 校园BBS对大学生的影响 147

一、大学生热衷于BBS 147

二、校园BBS对大学生的影响 148

第四节 校园BBS中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考量 153

一、“恶性灌水”、“挂站”、“刷版”:信息权利的滥用 153

二、多个ID,虚拟身份:诚信缺失 156

三、“人肉搜索”:反腐纠错or侵犯隐私 159

四、“网络恶搞”:挥发想象,戏谑人生 163

五、“挂牌交友”:游戏心态,情感弱化 168

第五章 透过现象探本源——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的成因机理 171

第一节 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171

一、信息污染行为 173

二、网络黑客行为 175

三、网络犯罪行为 177

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的成因 180

一、网络行为主体因素(Subject) 180

二、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困境(Psychology) 186

三、社会管理和高校德育不到位(Society) 195

四、网络规范的制度因素(System) 199

第六章 共生的文明——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路径选择 203

第一节 主体建构:加强道德自律,提升自我道德人格 203

一、培养网络道德情感,养成网络道德人格 205

二、反思自身网络言行,培养网络道德意识 206

三、提升道德境界层次,恪守“慎独”原则 209

第二节 高校建设: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210

一、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紧迫性 210

二、直面挑战,反思传统道德教育 213

三、与时俱进,探究网络道德教育 215

第三节 社会环境:加强社会监管,重视文化引领 233

一、健全完善网络法律法规 233

二、强化网络技术控制与政府监管 237

三、重视环境浸染与网络文化建设 242

附录 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问卷 245

参考文献 263

后记 275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