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注释学pdf电子书下载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注释学
  • 作 者:汪耀楠著
  • 出 版 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13501835
  • 标注页数:444 页
  • PDF页数:45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3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59 ≥44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注释学概说 1

一、注释的含义 1

二、注释的产生 3

三、注释与注释学 8

四、注释学与训诂学 10

五、注释学的功用 13

第二章 注释的种类 31

一、注释异名释名 31

二、注释的种类 44

第三章 注释的基础工作(之一)——版本的选择 75

一、何谓版本 75

二、有哪些版本 76

三、为什么要重视版本 77

四、如何选择版本 80

第四章 注释的基础工作(之二)——文字校勘 84

一、何谓校勘 84

二、文字校勘的必要性 85

三、历代校勘简况 85

四、校勘的两种形式 90

五、校勘的内容 91

六、校勘方法 95

七、应注意的问题 98

第五章 句读 109

一、何谓句读 109

二、为什么要重视句读 110

三、句读失误的原因 116

四、整理古书标点符号的使用 120

第六章 释词语 131

一、被注词的确定和注释 132

二、注释方法 157

三、注音和辨字 170

第七章 明通假 183

一、通假的所属范畴 183

二、上古使用通假的情况 184

三、通假产生的原因 184

四、处理通假的基本方法 186

五、通假的界说 188

六、通假条件和原则的分析 195

七、应注意的问题 206

第八章 古汉语词义注释中的若干问题 211

一、妄说义理 211

二、文以载道 215

三、不辨真伪 217

四、误虚为实 219

五、拆骈为单 221

六、扩大范围 226

七、不辨古今 228

八、众字一释 232

九、单字为训 234

十、滥用声训 237

第九章 今译 240

一、翻译和今译 240

二、译文的要求 241

三、译文举例及其分析 244

四、翻译的方法 249

五、古诗的今译 260

第十章 章句——段落划分和结构分析 272

一、章句——段落划分和结构分析的目的 272

二、段落划分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278

第十一章 义理 290

一、义理和义理的解读 290

二、微言大义和《春秋》笔法 298

三、义理和哲学 309

第十二章 考据 320

一、考据和考证 320

二、考据的运用 323

三、王念孙、王引之对古文籍的考证 332

四、从事考据的修养 339

第十三章 辞书与文籍注释 348

一、辞书释义的特点和要求 348

二、文籍注释的特点和要求 355

三、词典释义和文籍注释的异同 358

四、文籍注释和词典的相互利用 364

第十四章 古代注释史 388

一、注释史与经学史 388

二、经籍的传授与早期的注释——注释基础的奠定 391

三、东汉——注释的繁荣 400

四、魏晋南北朝至隋——注释的深入和全面发展 409

五、唐——经典注释的统一与“文选学”的形成 415

六、宋——注释学的变古、革新和《诗》的解放 419

七、元——宋学余波 425

八、明——经注的衰微 427

九、清——经学的复兴和注释学理论的发展 431

跋 440

购买PDF格式(13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