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殷志强著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305081606
- 标注页数:246 页
- PDF页数:252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52 ≥24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一、中国古玉概述 1
(一)历史地位 1
(二)发展历程 3
(三)鉴定原则与方法 4
二、新石器时代玉器的鉴定 11
(一)玉器类型 11
(二)造型与用途 18
(三)鉴定要点 20
三、夏代玉器的鉴定 33
(一)考古学上的确认 33
(二)类型与用途 34
(三)艺术特点 36
四、商代玉器的鉴定 42
(一)风格独特 42
(二)种类繁多 44
(三)装饰新潮 45
五、西周玉器的鉴定 55
(一)确立用玉制度 55
(二)明确等级瑞玉 56
(三)丧葬玉的单列 57
(四)形式美的风格 57
六、春秋玉器的鉴定 66
(一)君子多佩玉 66
(二)风格多变化 67
七、战国玉器的鉴定 76
(一)诸侯好玉 76
(二)用途扩大 77
(三)新款新式 77
八、秦代玉器的鉴定 86
(一)秦玉颤音 86
(二)秦玉风貌 87
九、西汉玉器的鉴定 93
(一)玉器思潮 93
(二)用途多样 93
(三)雕刻技艺 95
(四)发展机遇 95
十、东汉玉器的鉴定 106
(一)传统延续与风格嬗变 106
(二)宝玉与玉宝石 107
(三)器型与装饰 107
(四)图案美与线条美 108
十一、魏晋南北朝玉器的鉴定 114
(一)风格渐变 114
(二)衰微有因 115
十二、唐代玉器的鉴定 122
(一)新的变化 122
(二)新的面貌 123
(三)新的用途 124
十三、宋代玉器的鉴定 133
(一)好玉成风 133
(二)复古与新潮 134
(三)生活中的玉 135
十四、辽代玉器的鉴定 142
(一)用玉新情怀 142
(二)再现新风情 143
十五、金代玉器的鉴定 149
(一)发展得机遇 149
(二)玉画现民风 150
十六、元代玉器的鉴定 158
(一)承袭汉风 158
(二)朝廷重玉 161
(三)气势第一 163
十七、明代玉器的鉴定 171
(一)玉器商品化 171
(二)用途文玩化 173
(三)装饰繁缛化 176
十八、清代玉器的鉴定 187
(一)乾隆恋玉 187
(二)仿古玉时兴 188
(三)“痕玉”与“西番作”受宠 189
(四)三大琢玉基地争雄 190
(五)鉴定要点 192
十九、20世纪以来的玉器鉴定 203
(一)绝地反超 203
(二)新玉老样 204
(三)新玉新式 205
(四)大师佳作 206
附录 216
一、古玉鉴定中的“标准器” 216
二、古玉鉴定中的“奇形器” 218
三、仿古玉鉴定概述 223
(一)仿古玉的范畴及历程 223
(二)仿古玉鉴定之基础——玉材 224
(三)仿古玉鉴定之灵魂——色沁 226
(四)仿古玉鉴定之关键——形制 227
(五)仿古玉鉴定之重要依据——纹饰 228
(六)仿古玉鉴定之主要标尺——琢工 230
四、走出古玉鉴定收藏误区 231
(一)复件当珍品 231
(二)奇形器当上品 232
(三)残件当老品 232
(四)细工当旧品 233
(五)带沁器当古品 233
(六)古玉鉴定的四个重要性 234
主要参考书目 242
后记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