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工笔重彩人物画研究
  • 作 者:宫建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文物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1027736
  • 标注页数:151 页
  • PDF页数:16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61 ≥15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一 工笔重彩人物画发展小史 1

(一)原始彩陶绘画 1

(二)春秋战国工笔重彩人物画 4

(三)汉代工笔重彩人物画 6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工笔重彩人物画 15

(五)隋唐工笔重彩人物画 25

(六)五代工笔重彩人物画 34

(七)宋代工笔重彩人物画 37

(八)辽金工笔重彩人物画 44

(九)元代工笔重彩人物画 47

(十)明清工笔重彩人物画 53

(十一)近代以来的工笔重彩人物画 62

附: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工笔画展览小辑 73

二 工笔重彩人物画的表现形式 76

(一)重彩画笔与色的运用 76

(二)“圆厚有力”的“气韵”渲染 77

(三)淡敷色体人物画 78

(四)“重着色”的敷色体人物画 79

(五)以色夺线的“没骨” 81

(六)“没骨”今相 83

三 工笔重彩人物画的文学观照 84

(一)工笔重彩的“取形”与“离形” 84

(二)工笔重彩的文学解读 85

(三)工笔重彩画的审美范畴 86

(四)绘画艺术和文学艺术的共生性 88

(五)绘画艺术和文学艺术的融通性 89

四 佛教文化与工笔重彩人物画的发展 91

(一)佛教的传入及造像样式 91

(二)敦煌壁画 93

(三)古代新疆及其他地区佛教壁画 101

(四)绘制方法与形象风貌 103

五 工笔重彩画表现形式的装饰美 106

(一)构图形式美 106

(二)造型非写实美 107

(三)整体气韵美 109

(四)线条韵律美 111

(五)构图意境美 112

六 工笔重彩画的微观剖析 114

(一)工笔重彩之“工” 114

(二)工笔重彩之“重” 115

(三)工笔重彩之“彩” 117

(四)工笔重彩之“意” 119

七 工笔重彩的色彩运用 122

(一)对传统色彩观的审视 122

(二)中国绘画色彩系统比较 123

(三)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色彩规律 125

(四)民间绘画用色的借鉴 126

(五)突破旧律、谋求创新 128

八 工笔重影画颜料概述 130

(一)矿物系颜料的分类及特点 130

(二)植物系颜料的分类及特点 131

(三)土系颜料的分类及特点 133

(四)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 133

(五)干扰色和人造颜料 134

九 传统绘画中颜料的使用与发展 136

(一)隋唐之前绘画中颜料的嬗变 136

(二)隋唐重彩画的颜料使用 137

(三)南宋以后工笔重彩人物画的颜料使用 139

十 “重色”的调制方法 141

(一)漂胶与颜色的保存 141

(二)水干色的调制 141

(三)蛤粉的调制 141

(四)干扰色的使用 143

(五)金属泥的调制 143

(六)焙烧方法 144

(七)揭箔、贴箔、烧箔的方法 145

(八)胶与矾的使用 146

十一 工笔重彩绘画的工具和材料 148

(一)笔 148

(二)墨 149

(三)纸 149

(四)砚 150

后记 151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