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德育主体论pdf电子书下载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德育主体论
  • 作 者:于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0493327
  • 标注页数:249 页
  • PDF页数:26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64 ≥24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引言 1

第一章 本质澄清:德育主体的含义与特征 12

一 德育主体相关概念的解读 12

(一)德育概念的界定 12

(二)主体概念的辨析 20

(三)德育客体概念的解析 23

(四)主体性概念的释义 25

(五)主体性德育概念的厘定 28

二 德育主体的内涵 30

(一)关于单一主体论 31

(二)关于双主体论 34

(三)关于三主体论 35

(四)当代德育主体内涵的应然期待 38

三 德育主体的形态 42

(一)“人的依赖性”阶段的德育主体的形态 43

(二)“物的依赖性”阶段的德育主体的形态 45

(三)“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阶段的德育主体的形态 46

四 德育主体的特征 47

(一)德育主体的自主性特征 47

(二)德育主体的能动性特征 49

(三)德育主体的创造性特征 51

(四)德育主体的交往性特征 52

(五)德育主体的对话性特征 54

(六)德育主体的反思性特征 56

(七)德育主体的生成性特征 57

第二章 历史纵览:德育主体思想的历史追溯 61

一 中国古代德育主体思想的肇始 61

(一)老子“行不言之教”的德育主体思想 61

(二)孔子“如父子”的德育主体思想 64

(三)孟子“反求诸己”的德育主体思想 66

(四)荀子“贵师重傅”的德育主体思想 68

二 中国近代德育主体思想的方兴未艾 71

(一)梁启超“自治、自尊、新民”的德育主体思想 71

(二)蔡元培“尊个性,尚自然”的德育主体思想 72

(三)陶行知“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德育主体思想 74

三 西方古代德育主体思想的传统 77

(一)苏格拉底“对话式”的德育主体思想 77

(二)柏拉图“理想主义”的德育主体思想 80

(三)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的德育主体思想 82

四 西方近代德育主体思想的兴起 84

(一)卢梭“自然适应性”的德育主体思想 84

(二)赫尔巴特“唯教师为权威”的德育主体思想 87

(三)杜威“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主体思想 89

(四)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的德育主体思想 92

五 西方现代德育主体思想的蓬勃发展 94

(一)雅斯贝尔斯“对话与交流”的德育主体思想 94

(二)巴格莱“民主训练”的德育主体思想 96

(三)布鲁纳“发现学习”的德育主体思想 99

第三章 当代审视:新时期德育主体论构建之前提性反思 102

一 传统德育主体论的弊端与现代困境 102

(一)强调占有性生存而轻视共生性生存使人“物化” 103

(二)使人工具化而形成“单向度的人”忽视人的全面发展 113

(三)强调规范约束而忽视自由发展使人的创造性难以发挥 118

(四)崇尚科学世界观轻视生活世界观使德育偏离人文价值 123

二 新时期德育主体论发展的时代诉求 127

(一)新时期德育主体论发展的“人本化”诉求 127

(二)新时期德育主体论发展的“民主化”追求 129

(三)新时期德育主体论发展的“生活化”需求 131

(四)新时期德育主体论发展的“交往化”渴求 133

三 传统德育主体论的现代超越之路径探析 134

(一)西方近代主体性哲学的缺陷和不足 135

(二)当代西方“主体际”哲学之“形而上学”超越路径 137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唯物辩证超越路径 139

第四章 时代回应:新时期德育主体论构建之实践阐释 144

一 德育交往实践主体论的提出 144

二 德育交往实践主体论的理论基础 147

三 德育交往实践主体论的基本内涵 150

(一)德育交往实践主体是感性的、现实的人 151

(二)德育交往实践主体是处在一定关系中的人 151

(三)德育交往实践主体是一种动态生成性的人 154

四 德育交往实践主体论的本质特征 157

(一)多极主体性特征 157

(二)平等性特征 158

(三)中介性特征 160

(四)约束性特征 161

五 德育交往实践主体论的基本范式 162

(一)“生活世界”——德育交往实践主体论的存在之基 163

(二)“我—你”关系——德育交往实践主体论的本质规定 167

(三)“对话”——德育交往实践主体论的存在形式 171

(四)“理解”——德育交往实践主体论的价值取向 173

第五章 现实建构:新时期德育主体论构建之现实维度 176

一 新时期德育主体论构建的原则 176

(一)主体间性原则 176

(二)交往实践原则 179

(三)全面发展原则 180

(四)生命性原则 183

(五)自律性原则 184

(六)对话性原则 187

二 新时期德育主体论构建的内容 189

(一)德育主体的意识构建 189

(二)德育主体的人格构建 194

(三)德育主体的生活世界构建 201

三 新时期德育主体论建构的途径 210

(一)树立良好的德育理念 210

(二)明确合理的德育目标 214

(三)设置完善的德育课程 219

(四)创新科学的德育方法 223

结论 231

参考文献 235

后记 248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