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大国崛起制高点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与实践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大国崛起制高点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与实践
  • 作 者:胡雪梅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010096360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3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引言 让历史告诉未来 1

第一章 导论 4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5

第二节 研究现状和阶段 7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框架 16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 17

上篇 三维透视 23

第二章 时间之维——中国传统人才观的纵向考察 23

第一节 重才思想 24

第二节 识才标准 27

第三节 辨才方法 31

第四节 任才理念 33

第五节 用才之道 35

第三章 空间之维——国外人才观的横向考察 39

第一节 国外人才研究溯源与分析 40

一、经济学角度研究 40

二、管理学角度研究 43

三、社会学角度研究 46

四、成功学角度研究 46

五、天才学角度研究 47

六、哲学角度研究 48

第二节 各国的人才观及其实践比较 49

一、具备“世界眼光”的美国人才观 49

二、奉行“实用主义”的英国人才观 54

三、坚持“科学立国”的日本人才观 57

四、重视“智慧银行”的印度人才观 59

五、崇尚“精英治国”的新加坡人才观 62

六、提倡“人才先导”的韩国人才观 65

第四章 思想之维——科学人才观的思想溯源 69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 70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需要理论 70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本质理论 73

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75

四、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力资本理论 78

第二节 列宁人才思想 80

一、列宁的人才地位论 80

二、列宁的人才培养论 82

三、列宁的人才选拔论 84

四、列宁的人才使用论 88

第三节 我国三代领导人人才思想 90

一、毛泽东人才思想 90

二、邓小平人才思想 97

三、江泽民人才思想 104

第四节 科学人才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 112

一、科学人才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 112

二、科学人才观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 113

中篇 理论探究 117

第五章 科学人才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117

第一节 科学发展的新呼唤 118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19

二、科学发展观呼唤科学人才观 122

第二节 人才竞争的新要求 127

一、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127

二、国内人才队伍建设形势逼人 135

第三节 人才兴党的新课题 142

一、政党兴亡在人才 142

二、推进人才兴党迫切需要树立落实科学人才观 147

第六章 科学人才观的科学内涵 155

第一节 科学人才观的立论基础 155

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内涵 156

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科学人才观的立论基础 159

第二节 科学人才观的价值导向 162

一、“人人都能成才”的内涵 162

二、“人人都能成才”是科学人才观的价值导向 165

第三节 科学人才观的根本要求 168

一、“党管人才”的内涵 169

二、“党管人才”是科学人才观的根本要求 177

第四节 科学人才观的实践要义 179

一、“以用为本”的内涵 180

二、“以用为本”是科学人才观的实践要义 182

第五节 科学人才观的基本宗旨 186

一、“服务发展”的内涵 186

二、“服务发展”是科学人才观的基本宗旨 188

第七章 科学人才观的创新理念 194

第一节 创新人才投资理念 195

一、“见物不见人”的认识误区 195

二、“重物”更要“重人” 196

第二节 创新人才评价理念 202

一、“唯学历、职称论人才”的弊端 203

二、重“学历、职称”更要重“品德、能力、业绩” 205

第三节 创新人才使用理念 207

一、“天涯若比邻”与“不养而用” 208

二、重“所有”更要重“所用” 210

第四节 创新人才管理理念 216

一、从“管字当头”到“服务为先” 217

二、重“管理”更要重“服务” 219

第五节 创新人才配置理念 221

一、“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 221

二、重“有形之手”更要重“无形之手” 224

下篇 实践路径 229

第八章 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229

第一节 党政人才队伍建设 230

一、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230

二、强化党政人才能力建设 235

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48

第二节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252

一、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252

二、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能力建设 257

三、企业家的职业化、市场化、国际化 264

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271

一、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271

二、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274

三、加快科技领军人才建设 277

四、优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 280

第四节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282

一、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282

二、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285

三、广泛开展多元技能培训 286

第五节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288

一、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288

二、多元化教育培训 292

三、多渠道人才工程 295

四、多形式扶持服务 296

第六节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297

一、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297

二、培训体系专业化 300

三、岗位设置规范化 301

四、宣传激励社会化 302

第九章 健全人才开发机制 303

第一节 人才培养机制 304

一、创新素质教育体系 305

二、创新继续教育体系 308

三、创新终身学习体系 310

第二节 人才评价机制 316

一、建立党政人才的群众认可评价机制 317

二、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市场和出资人认可评价机制 320

三、建立专业技术人才的业内和社会认可评价机制 323

第三节 人才使用机制 326

一、遵循规律,科学用才 327

二、细化分类,合理用才 335

三、注重团队,高效用才 341

第四节 人才流动机制 344

一、破除人才流动体制障碍,构建人才流动的“直通车道” 347

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构建人才流动的“主渠道” 349

三、实施人才引进战略,构建人才流动的“绿色通道” 352

第五节 人才激励机制 357

一、完善薪酬激励机制 358

二、探索产权激励机制 361

三、规范奖励激励机制 364

第十章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366

第一节 营造多元的人才创新环境 367

一、激发开放效应 368

二、发挥杂交优势 369

三、营造宽松氛围 372

第二节 建设和谐的人才生态环境 375

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376

二、栽得梧桐树,自有凤来栖 377

三、一条鲶鱼激活一池春水 381

第三节 构筑优质的人才服务环境 383

一、高效的行政管理 384

二、积极的公共政策 386

三、完善的法律规范 388

参考文献 393

后记 406

购买PDF格式(13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