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通信原理 下pdf电子书下载 > 工业技术
通信原理  下
  • 作 者:周炯盘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63505253
  • 标注页数:210 页
  • PDF页数:21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18 ≥21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七章 信源和信源编码 1

7.1 引言 1

7.2 信源统计特性描述 2

7.3 信源的信息度量:信息熵H(X) 4

7.4 互信息I(X;Y) 10

7.5 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简介 11

7.6 无失真信源编码 12

7.7 信息率失真R(D)函数 17

7.8 限失真信源编码定理与限失真信源编码 21

7.9 相关信源的限失真信源编码 25

7.9.1 预测编码 25

7.9.2 变换编码 31

7.10 连续信源的限失真编码 39

7.10.1 数字化基本原理 39

7.10.2 取样、量化及编码 41

习题 57

第八章 信道 62

8.1 引言 62

8.2 信道的定义和分类 62

8.3 通信信道实例 63

8.3.1 恒参信道 63

8.3.2 随参信道 64

8.4 信道的数学模型 65

8.4.1 连续信道模型 65

8.4.2 离散信道模型 66

8.5 恒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67

8.6 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70

8.6.1 随参信道的数学模型 70

8.6.2 随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71

8.6.3 衰落特性 72

8.7 分集接收 72

8.8 信道容量 73

8.9 信道复用 77

习题 80

第九章 信道编码 82

9.1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 82

9.2 线性分组码 87

9.3 循环码 96

9.4 BCH码 103

9.5 卷积码 110

9.5.1 卷积码编码 110

9.5.2 卷积码的译码 116

9.5.3 卷积码的距离特性 123

9.6 纠正突发错误码 125

9.7 交织码 127

9.8 级联码 130

9.9 Turbo码 132

9.10 高效率信道编码TCM 136

习题 145

第十章 正交码与伪随机码 149

10.1 引言 149

10.2 正交码 149

10.2.1 瑞得麦彻码 149

10.2.2 沃尔什函数 151

10.3 正交码的应用 155

10.4 伪随机码 157

10.4.1 定义 157

10.4.2 最长线性反馈移存器序列(m序列) 157

10.4.3 Gold码 162

10.4.4 正交Gold码(偶位) 163

10.4.5 长m序列的截段码 164

10.4.6 随机序列的实现(样本) 164

10.4.7 Walsh码相关特性的改善 164

10.5 伪码的同步 165

10.5.1 粗同步(捕获) 165

10.5.2 细同步(跟踪) 174

10.6 伪随机序列的应用 176

10.6.1 扩频通信(直接序列扩频) 176

10.6.2 异步码分多址系统的地址码 180

10.6.3 多径分集接收(Rake接收) 181

10.6.4 误码率的测量 187

10.6.5 数字信息序列的扰码与解扰 187

10.6.6 噪声发生器 188

10.6.7 数字通信加密 188

10.6.8 测量时延 189

习题 190

第十一章 通信网的基本知识 191

11.1 引言 191

11.2 通信网的组成要素和性能要求 191

11.3 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 193

11.3.1 电路转接 193

11.3.2 信息转接 195

11.3.3 多址接入(MA) 196

11.4 信令和协议 198

11.4.1 电话信令 198

11.4.2 数据网协议 199

11.5 结束语 201

部分习题答案 203

参考文献 210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