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人体词语语义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语言文字
人体词语语义研究
  • 作 者:黄碧蓉著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309073188
  • 标注页数:197 页
  • PDF页数:20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08 ≥19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 1

1.1 选题题解 1

1.2 研究现状 3

1.2.1 多义现象研究综述 3

1.2.1.1 古典理论对多义现象的研究 4

1.2.1.2 结构主义对多义现象的研究 5

1.2.1.3 认知语言学对多义现象的研究 7

1.2.1.4 对各流派多义现象研究的评价 10

1.2.2 人体词语研究综述 11

1.3 研究方法 18

1.4 研究意义 20

1.5 语料说明 20

1.6 论文框架 21

第二章 人体词语的语义特征 23

2.1 意义与语义特征 23

2.2 人体词语和其他普通名词的共性语义特征 24

2.2.1 客观性 24

2.2.2 历时变化性 26

2.2.3 共时多义性 32

2.2.4 文化性 37

2.3 人体词语的个性语义特征 43

2.3.1 人体词语词义的隐喻系统性 43

2.3.2 人体词语词义的转喻性 49

2.3.2.1 人体词语转指人 50

2.3.2.2 人体词语转指长度单位 53

2.3.2.3 人体词语转指人体相应部位的特征或功能 55

2.3.2.4 人体词语转指人体部位相应的动作行为 57

2.4 小结 59

第三章 人体词语语义体系个案研究 60

3.1 “手”的语义体系研究 60

3.1.1 “手”的词义内容 61

3.1.1.1 由“手”的物理存在特征引申而来的转义 61

3.1.1.2 由“手”的功能特征引申而来的转义 63

3.1.2 “手”转义的语义范畴 68

3.1.2.1 语义范畴概述 68

3.1.2.2 “手”转义的语义范畴分析 70

3.1.3 “手”转义的词义取象倾向 73

3.1.3.1 “手”转义的功能取象倾向体现 74

3.1.3.2 “手”转义的功能取象倾向原因 76

3.2 “眼”的语义体系研究 78

3.2.1 “眼”的词义内容 78

3.2.2 “眼”转义的语义范畴 80

3.2.3 “眼”转义的词义取象倾向 83

3.2.4 “眼”与“目”义比较 84

3.3 小结 90

第四章 人体词语语义体系英汉对比研究 92

4.1 英汉人体词语转义数量对比 92

4.1.1 英汉人体词语转义数量的共性特征 93

4.1.1.1 人体词语三个次类转义数量的依次递降 93

4.1.1.2 内脏词语“心”、“heart”高转义量分析 96

4.1.1.3 身体词语“体”、“back”最高转义量分析 97

4.1.2 英汉人体词语转义数量的个性特征 99

4.1.2.1 英语人体词语转义数量高于汉语 99

4.1.2.2 英语人体词语名转动数量高于汉语 101

4.1.2.3 汉语人体词语特有的名转量优势 103

4.2 英汉人体词语转义内容对比 105

4.2.1 英汉人体词语转义内容的共性特征 105

4.2.1.1 形貌隐喻义 105

4.2.1.2 位置隐喻义 107

4.2.1.3 功能隐喻义和功能转喻义 110

4.2.2 英汉人体词语转义内容的个性特征 115

4.2.2.1 形貌隐喻义 115

4.2.2.2 位置隐喻义 120

4.2.2.3 功能义 125

4.3 小结 131

第五章 人体词语语义的建构 133

5.1 人体词语语义建构的基础 133

5.1.1 经验基础 133

5.1.1.1 身体经验 133

5.1.1.2 文化模式 135

5.1.1.3 认知框架 138

5.1.2 语义范畴跨界基础 139

5.1.2.1 人物同类 140

5.1.2.2 主观求新 142

5.2 人体词语语义建构的机制 145

5.2.1 语义建构的基石:相似性和邻近性 145

5.2.1.1 相似性 145

5.2.1.2 邻近性 147

5.2.2 语义建构的助推器:认知突显 149

5.2.3 语义建构的途径:隐喻和转喻 153

5.2.3.1 隐喻和转喻理论概述 153

5.2.3.2 隐喻的跨域投射 154

5.2.3.2.1 形貌投射 154

5.2.3.2.2 位置投射 155

5.2.3.2.3 功能投射 158

5.2.3.3 转喻的域内转移 158

5.2.3.3.1 上移 159

5.2.3.3.2 平移 160

5.2.3.4 转隐喻模式 164

5.3小结 165

第六章 结语 167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167

6.1.1 关于人体词语整体的语义特征 167

6.1.2 关于人体词语个体的语义体系 169

6.1.3 关于人体词语语义体系的英汉对比 171

6.1.4 关于人体词语语义的建构 173

6.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 175

6.3 研究局限及展望 177

参考文献 181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