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方长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6112410
- 标注页数:334 页
- PDF页数:339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39 ≥33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传播与新诗发生 1
一 新诗发生的文化生态 1
二 译诗与中国诗歌转型 4
三 晚清诗界革命与日本启蒙诗歌关系 12
四 《新青年》对新诗的运作 18
五 传播与新诗现代性的发生 31
第二章 传播与新诗生成 39
一 传播、阅读反应与新诗生成导论 39
二 《新青年》译诗与早期新诗生成 47
三 新诗生成与民族诗歌传统的关系 60
四 郭沫若早期新诗的生成起点 68
第三章 新诗传播与诗人形象塑造 82
一 选本对胡适“尝试者”形象塑造 82
二 文学史中的胡适诗人形象(上) 107
三 文学史中的胡适诗人形象(下) 123
四 读者对艾青诗人形象的塑造 140
第四章 新诗传播与经典化 156
一 新诗经典化引论 156
二 传播与《女神》的出场及其被经典化 167
三 《大堰河——我的保姆》被经典化现象论 178
四 穆旦被经典化的话语历程 191
第五章 文化传播与新诗中的形象 205
一 《女神》中的“西方形象” 205
二 1920年前后新诗中的“西方” 217
三 《女神》中“强力”原型的复活 230
四 新诗之“我”——写“我”新诗个案解读 240
第六章 新诗防御与反思 263
一 成仿吾的“诗之防御战” 263
二 闻一多民族主义思想的发生与特征 277
三 《译文》中的波特莱尔 288
四 丁芒归来的诗艺 294
五 死亡之维与新诗研究反思 309
六 新诗对话式教学 317
参考文献 326
后记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