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孙邦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6115145
- 标注页数:422 页
- PDF页数:432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32 ≥42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论 1
一 “入乡随俗”:利玛窦奠定的文化适应策略及其意义 1
二 传播即教育 18
三 西潮冲击下晚清士大夫的“变局观” 24
第一章 近代西学东渐中的代表人物与机构 49
第一节 傅兰雅——西学东渐中的巨擘 49
一 虔诚的基督教徒,倾向科学的宗教观 50
二 受聘江南制造局翻译馆 专事译书二十八载 65
三 创办上海格致书院 坚持西学教育宗旨 134
四 自办《格致汇编》 致力科普教育 153
第二节 广学会——“以西国之学广中国之学” 170
一 韦廉臣创立学会并确立宗旨 171
二 李提摩太对广学会的改造 175
三 复刊《万国公报》 作为学会的喉舌 190
四 对培根《新工具》的系统介绍 200
第二章 寓华西人论中国文化教育及其改革 229
第一节 寓华西人的儒学观 229
一 “耶稣心合孔孟” 230
二 “以耶补儒” 236
三 “批儒” 241
四 “代儒” 243
第二节 寓华西人对科举制度的评说与改革主张 246
一 论科举制度的优点与社会作用 247
二 对科举制度的批评 264
三 论科举制度的改革 286
四 对西人科举观的简短评说 303
第三节 寓华西人对中国传统女子教育的批判 305
一 “论学校者必以女学为先务之急” 307
二 “女学之优劣为万国教化优劣之标准” 314
三 “今日欲救中国自振兴女子教育始” 319
第四节 寓华西人论中国近代学制改革 327
一 学校教育攸关国家富强 328
二 对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鼓吹与建议 334
三 建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体系 339
四 对清末教育改革思潮和实践的启迪与推助 344
第三章 北京天主教辅仁大学 350
第一节 美国天主教本笃会圣文森总会院对北京辅仁大学的创办 350
一 教廷属意美国本笃会圣文森总会院承担创校使命 351
二 美国本笃会圣文森总会院虽不情愿但尽力而为 356
三 为钱所困 主动放弃 363
四 简短的结论 371
第二节 收回教育权运动语境下北京辅仁大学的立案与中国化问题 373
一 收回教育权运动与政府对教会学校的政策变化 374
二 遵章建制与首次注册 378
三 遵新章改制扩建与再次立案 383
四 余论 391
第三节 北京辅仁大学的办学特色及其启示 394
一 以中西文化的融会与贯通为宗旨 394
二 在学科建设上以突出重点为发展战略 399
三 在教学方法上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为目标 403
四 实行严进严出的教学管理,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 406
五 在科学研究上强调“动国际而垂久远”的精神 413
后记 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