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作为学科的文学史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作为学科的文学史
  • 作 者:陈平原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301183588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4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一章 新教育与新文学——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 1

一、“虚文”之不可或缺 3

二、“文学史”的意义 9

三、“桐城”与“选学”之争 14

四、作为知识生产的文学教育 22

第二章 知识、技能与情怀——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国文系的文学教育 26

一、在“文学革命”与“整理国故”之间 29

二、相辅相成的“课程”与“教员” 42

三、从课程讲义到学术著作 55

四、消失在历史深处的“文学课堂” 73

五、教育史及思想史上的“文学教育” 88

第三章 学术讲演与白话文学——1922年的“风景” 112

一、四座城市与四位学者(上) 114

二、四座城市与四位学者(下) 120

三、讲演者的风采 125

四、“白话”如何“文学” 133

五、以“讲演”为“文章” 143

第四章 “文学”如何“教育”——关于“文学课堂”的追怀、重构与阐释 151

一、学科化之前的“文学” 153

二、课堂内外的“笑声” 161

三、“新文学”如何学院化 165

四、教授们的“诗意人生” 173

五、“创作”能不能教 181

六、词人上“讲台” 188

七、史家之“诗心” 194

八、文学史家的“情怀” 201

九、师生怎样“对话” 208

十、因“追怀”而获得的“思考” 220

第五章 晚清辞书与教科书视野中的“文学”——以黄人的编纂活动为中心 224

一、类书、百科全书与“学郛” 227

二、“国学”与“大辞典” 235

三、百科视野中的“文学” 241

四、辞书与教科书 249

五、大学教授的事业 254

第六章 清儒家法、文学感觉与世态人心——作为文学史家的鲁迅 260

一、专著与杂文 260

二、清儒家法 264

三、文学感觉 272

四、世态人心 280

五、学界边缘 288

第七章 小说史学的形成与新变 294

一、关于“恰当学术” 295

二、《中国小说史略》与“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302

三、孙楷第、郑振铎、俞平伯、阿英的小说史研究 307

四、另一种可能性 313

第八章 古典散文的现代阐释 318

一、古文义法之调整 319

二、散文历史之叙述 322

三、六朝文章之重构 325

四、晚明小品之发现 329

五、如何面对“古典散文” 332

第九章 中国戏剧研究的三种路向 336

一、文字之美与考证之功——王国维的披荆斩棘及其学术转向 338

二、声韵之美与体味之深——吴梅对于戏曲研究的贡献 350

三、剧场之美与实践之力——齐如山、周贻白、董每戡的戏剧史建构 361

四、“文学性”与“演剧性”之张力 380

第十章 重建“中国现代文学”——在学科建制与民间视野之间 392

一、“文学史”神话 392

二、专家书与教科书 396

三、充满内在紧张的学科 400

四、演讲风格、文学修养以及精神磨砺 404

引用及参考书目 410

索 引 431

后记 479

购买PDF格式(14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