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监狱矫正机能之观察与省思
  • 作 者:张婧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65301056
  • 标注页数:279 页
  • PDF页数:30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07 ≥27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定位监狱矫正机能 1

第一节 矫正概念析疑 1

一、矫正之基本定义 2

二、矫正与相关概念之比较 6

第二节 我国罪犯矫正制度概况 10

一、继承我国正统思想 11

二、采撷西方狱制精华 13

三、当代特色的罪犯改造实践 17

第二章 监狱矫正机能产生和发展的制度背景——以当代西方矫正理论变迁为中心 22

第一节 “矫正”诞生的前夜 23

一、酷刑时代 23

二、现代监禁刑的开端 25

第二节 矫正思想的萌发 27

一、思想的入口:古典自然权利观 27

二、刑事古典学派的“刑罚理性观” 28

三、18世纪末的监狱改革 31

第三节 矫正制度的黄金时代 33

一、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兴起 33

二、刑事近代学派的倡导 36

三、医疗模式的兴起 41

第四节 转折点——矫治模式的衰败 43

一、证据之争:马丁森炸弹 44

二、矫治哲学的困境 46

三、标签理论的训诫 49

第五节 矫正制度的转型 52

一、新古典主义的回潮 52

二、“两极化”矫正时代的来临 55

三、恢复性司法运动的推进 61

第三章 监狱矫正成效之实证考察:研究设计与方法 66

第一节 文献探讨 66

一、评估标准之相关研究 66

二、矫正成效之相关研究 80

第二节 研究架构与模型 90

一、研究范围与理论架构 90

二、理论假设与变量选择 97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过程 122

一、调查方法与步骤 122

二、样本概况 127

第四节 量表的编制 130

一、问卷设计原则 130

二、问题的来源 131

三、问卷的初步编写 133

四、正式问卷的形式与内容 134

五、计分和解释 137

第四章 监狱矫正成效之实证考察:研究过程与结果 139

第一节 特别威慑效果之评估 139

一、研究目的 139

二、描述性统计 139

三、假设验证 144

四、相关分析 146

五、小结 152

第二节 人格矫正效果之评估 154

一、研究目的 154

二、描述性统计 154

三、假设验证 162

四、相关分析 164

五、小结 170

第三节 社会适应性问题之评估 171

一、研究目的 171

二、描述性统计 171

三、假设验证 177

四、相关分析 179

五、小结 184

第四节 访谈资料 185

一、监狱的日常生活形态 185

二、对重刑化政策的看法 186

三、对教育刑政策的看法 187

四、对“劳改刑”的看法 188

第五节 结论 188

一、主要结论——研究发现于矫正政策之上的意义 188

二、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191

第五章 监狱矫正成败之分析与检讨 194

第一节 “矫正刑”行刑理念之检讨 195

一、刑罚——福利机能的退却 195

二、安全本位主义之批判 199

三、“宽严相济”——“严厉”行刑政策之隐忧 203

第二节 “矫正刑”运作架构之检讨 211

一、困境中的心理矫治计划 211

二、“强制”在矫正执行成效上之阻碍 215

三、监狱经济下“劳动改造”的异质性 217

第三节 “社区矫正”作为监狱矫正替代方案之检讨 219

一、行刑“社群主义”的理想 220

二、社区矫正面临的困境 221

三、意蕴、后果及影响 224

第六章 代结论——监狱矫正向何处去 231

第一节 增加刑罚——福利机能 232

第二节 中国进行兼顾选择的必要 239

第三节 未来的策略 244

一、未成年人福利矫正体系 245

二、“恢复性”矫正方案 248

参考文献 256

附录一 关于监禁刑问题的调查问卷 269

附录二 监狱民警访谈大纲 275

后记 277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