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王文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03043646
- 标注页数:203 页
- PDF页数:216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16 ≥20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斯克里亚宾早期和声运用及晚期和声思维的萌芽 1
第一节 晚期浪漫派和声思维的延续 2
一、主和弦因素的回避 2
二、(副)属七和弦的色彩化序进处理——根音下行小三度关系的和声进行 10
三、和声中三全音根音关系的运用 12
第二节 斯克里亚宾晚期和声思维对传统和声思维的渗透 15
一、属和弦的复杂化 15
二、四度和弦的早期迹象 20
第二章 斯克里亚宾晚期和声思维在调性和声基础上的运用与发展 28
第一节 交织与并存 29
一、四度和弦与三度和弦的交织并用 29
二、属和弦七、四结构的运用 36
三、三全音音响的进一步开发 40
四、主属因素的并置与融合 46
第二节 晚期和声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48
一、小三度关系的和声序进 49
二、“神秘和弦”初现端倪 54
三、功能和声思维逐步隐退 59
第三章 斯克里亚宾晚期“调性和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65
第一节 斯克里亚宾晚期“调性和声体系”的理论性探索 66
一、斯克里亚宾晚期调性与泛音列的关系 67
二、主和弦的运用及其标记 71
第二节 斯克里亚宾晚期和声手法的具体运用 84
一、不同附加音和弦的交替转换 84
二、“附加音”与“和弦外音”之间的模糊关系 86
三、三全音音程的特殊地位及其作用 89
四、三度音程关系的个性化处理 103
五、对称结构的运用与特征 116
第三节 晚期五首钢琴奏鸣曲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调性与和声研究 122
一、《第六钢琴奏鸣曲》(Op.62,1911—1912年) 124
二、《第七钢琴奏鸣曲》(Op.64,1911—1912年) 132
三、《第八钢琴奏鸣曲》(Op.66,1912—1913年) 140
四、《第九钢琴奏鸣曲》(Op.68,1912—1913年) 150
五、《第十钢琴奏鸣曲》(Op.70,1913年) 161
第四章 斯克里亚宾音乐思想与创作手法的整体评价 170
第一节 19、20世纪之交俄国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171
第二节 斯克里亚宾调性观念与大小调调性观念的异同 174
第三节 斯克里亚宾晚期和声思维与非调性和声思维的本质差别 179
第四节 斯克里亚宾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评述 185
一、对传统思维的继承与发展 186
二、音乐家和思想家人格魅力的充分展示 188
结语 191
后记 194
附录一 斯克里亚宾作品编目 196
附录二 参考文献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