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译与异  林乐知译述与西学传播
  • 作 者:卢明玉著
  • 出 版 社: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63818242
  • 标注页数:223 页
  • PDF页数:24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47 ≥22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1 绪论 1

1.1 选题意义 3

1.2 研究综述 6

1.3 理论基础 16

1.4 本书结构 18

2 因异而译——林乐知的双重文化身份 19

2.1 西方文化身份 21

2.1.1 来华前美国南方社会文化背景 21

2.1.2 所受教育及思想认识的成熟 23

2.2 中国文化身份 28

2.2.1 两地社会文化背景比较 28

2.2.2 多重身份与经历 29

2.2.3 多重身份间的联系与转换 32

2.2.4 中国情结 35

2.2.5 结交士大夫 37

2.2.6 向西方介绍中国 43

2.3 本章小结 46

3 以译传异——林乐知的翻译与西学传播 49

3.1 林乐知的翻译 51

3.1.1 汉语的习得 51

3.1.2 从事翻译的缘起 53

3.1.3 翻译方式 54

3.1.4 译论 55

3.2 林乐知的译述与西学传播 62

3.2.1 译述概述 62

3.2.2 《译民主国与各国章程及公议堂解》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译介 65

3.2.3 《全地五大洲女俗通考》对妇女解放思想的译介 75

3.3 本章小结 93

4 透视译异——《文学兴国策》个案分析 95

4.1 共时历时的研究方法 98

4.2 “Education in Japan”中所体现的文本、文化关系 100

4.2.1 对西方文化的引介 101

4.2.2 以西方文化改造日本的建议 103

4.2.3 森有礼和“Education in Japan”的编撰 106

4.2.4 大久保利谦对“Education in Japan ”的阐释 108

4.2.5 “Education in Japan”在日本的反响 109

4.3 《文学兴国策》中所体现的文本、文化关系 112

4.3.1 对晚清中国社会文化特征的再现 112

4.3.2 晚清传统文化的制约 115

4.3.3 对晚清社会文化的挑战和重塑 118

4.3.4 对西方动态文化的译介 131

4.3.5 在中国读者中的反响 133

4.4 译名分析 136

4.5 翻译特点 139

4.5.1 对文学家及其作品的译介 139

4.5.2 对教育兴国的其他著述和译介 142

4.5.3 笔述者任廷旭的翻译观 147

4.6 本章小结 148

5 异藏于译——林乐知西学传播的文化适应策略 151

5.1 对文化适应策略的认识 154

5.2 西学传播中的文化适应策略 155

5.2.1 “中西并重说” 155

5.2.2 首倡“孔子加耶稣” 156

5.2.3 《万国公报》的更名 158

5.2.4 对渐变的推崇 159

5.2.5 对中国传统习俗的尊重 160

5.3 译述中的文化适应策略 162

5.3.1 中文名字及署名 162

5.3.2 译名的处理 163

5.3.3 用语 167

5.3.4 增删规避 170

5.4 本章小结 173

6 化译为异——以林乐知为代表的晚清传教士西学传播 175

6.1 晚清两派传教士与西学传播 177

6.2 西学传播的背景 180

6.3 西学传播的特点和方式 182

6.4 西学传播对中国近代文化思潮的影响 186

6.5 西学译介与晚清“救国良策”的探索 189

6.6 西学传播的局限及其根源 192

6.6.1 传播客体的局限 192

6.6.2 传播主体的局限 193

6.6.3 传播内容的局限 194

6.6.4 传播方式的局限 194

6.7 对西学译介的评价 195

6.8 本章小结 199

7 结语 201

参考文献 210

后记 222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