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印顺大师文汇pdf电子书下载 > 哲学宗教
印顺大师文汇
  • 作 者:印顺大师著
  • 出 版 社:北京:华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08069029
  • 标注页数:570 页
  • PDF页数:59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6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598 ≥57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方便之道 3

绪言 3

中道正法 10

第一节 佛法甚深 10

第二节 如实的解脱道 13

第三节 人间的正行 21

方便道之施设 25

第一节 四不坏净(四证净) 25

第二节 六念法门 29

方便道之发展趋向 34

第一节 六念法门的演化 34

第二节 通俗化与神化 48

泛论普及而又深入的大乘 55

第一节 崇高的佛陀与菩萨僧 55

第二节 佛·菩萨·天的融和 58

第三节 造像与写经 62

大乘“念法”法门 65

第一节 十法行 65

第二节 书写·供养与读诵功德 69

大乘“念佛”法门 76

第一节 信方便的易行道 76

第二节 易行道支略说 85

忏悔业障 94

第一节 “佛法”的忏悔说 94

第二节 “大乘佛法”的忏悔说 101

第三节 称名念佛除业障 113

往生极乐净土 122

第一节 弥陀净土与三辈往生 122

第二节 往生净土的抉择 129

念佛(及菩萨)三昧 136

第一节 通三乘的念佛观 136

第二节 大乘的念佛三昧 148

第三节 念佛菩萨的观法 159

护持佛法与利乐众生 165

第一节 人间的现世利益 165

第二节 从人护法到龙天护法 172

佛学研究 191

论提婆达多之“破僧” 191

王舍城结集之研究 212

论毗舍离七百结集 225

阿难过在何处 241

佛陀最后之教诫 257

修定——修心与唯心·秘密乘 271

自序 271

一、“心”的一般意义 272

二、修定——修心与心性本净 273

三、修定的四种功德 277

四、心性与空性·修心与唯心 282

五、如来藏·我·自性清净心 286

六、如来藏心与修定 292

七、“秘密大乘”与禅定 301

八、无上瑜伽是佛德本有论 308

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 315

一、探求佛法的信念与态度 315

二、印度佛教思想史的分判 318

三、从印度佛教思想史论台贤教判 320

四、印度佛教嬗变的历程 324

五、佛教思想的判摄准则 330

六、契理而又适应世间的佛法 333

七、少壮的人间佛教 339

八、解脱道与慈悲心行 342

九、人菩萨行的真实形象 346

十、向正确的目标迈进 350

法海探珍 355

一、正法的本质及其体系 355

二、三期佛教概说 358

三、佛教的发展与判教 361

四、法身尚在人间 363

五、无常·性空·真常 365

六、融贯与抉择 368

七、中道之行 371

八、少壮的佛教 377

中国佛教琐谈 379

一、生 379

二、死 380

三、鬼与地狱 382

四、婴灵 386

五、经忏法事 388

六、放生 396

七、传戒 398

八、还俗与出家 401

九、供僧 404

十、拈花微笑 406

十一、付法与接法 407

十二、丛林与小庙 411

十三、横出三界 413

十四、带业往生 416

十五、隔阴之迷 418

十六、四句料简 419

十七、临终助念 421

十八、肉身菩萨 425

淫欲为道 429

佛法中特别爱好的数目 441

一、序说 441

二、教法 442

三、教典 444

四、人物与地区 446

辨法相与唯识 449

谈法相 453

苦痛与知识 466

道在平常日用中 468

谈佛法的宗教经验 475

引言——佛法的弘扬要健全团结 475

第一,“信”的经验 476

第二,“戒”的经验 476

第三,“定”的经验 477

第四,“慧”的经验 478

结论 478

佛学大要 480

游心法海六十年 494

一、福缘不足·勉力而行 494

二、修学之历程 495

三、治学以佛法为方法 516

四、对佛法之基本信念 522

五、世界佛学与华译圣典 525

六、结语 527

研究佛法的立场与方法 529

从复兴佛教谈研究佛学 540

南传大藏对中国佛教的重要 543

论三谛三智与赖耶通真妄 546

中国佛教的由兴到衰及其未来的展望 557

购买PDF格式(16分)
返回顶部